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渔夫的故事》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第六单元总的安排是:“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它选自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文中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曾经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世界里,这种需求显得特别强烈!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呼唤小学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全力打造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实现生动的、活泼的、富有生机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如何进行"探究"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本文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与学等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作者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尝试,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渔夫的故事》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第六单元总的安排是:“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它选自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文中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  相似文献   

6.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据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增强科学素养,培养思维能力和独立个性,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  相似文献   

8.
在指导学生研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对句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学生提出了疑义:这个句子有语病,前后矛盾.指代不明,不合乎语法规范。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句子没有语病,合乎我们的说话习惯。双方各持一执。我说:《苏州园林》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你对这个句子有争议,敢于向名家挑战,质疑的精神可贵,但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一个可用性很强的资源。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题和文章的内在联系,激起探究欲望,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寄往南极的信》,我先板书课文标题,再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谁给谁写的信?”“为什么写信?”“信上写了什么?”“信是怎样送到南极去的?”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类后,有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上,探究意识是人所具有的愿意并能够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心理特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发生的前提。成功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放飞学生想象、切入学生心智的教育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也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契合,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改进教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巧妙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在教育心理学上 ,“认知冲突”就是造成对某一个问题 ,学生想急于解决它 ,但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一旦造成这种心理气氛 ,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就能使学生产生一股主动探究的动力。同时 ,学生也处在注意最集中 ,思维最活跃的状态。在化学实验“认知冲突”情境产生后 ,我采取“两先两后”的教学方法 ,即 :教师“引导”在先 ,学生边看边想在先 ,教…  相似文献   

13.
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 ,具有创新能力是这个时代人才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以下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也是儿童求知世界的起点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不要一下子抛给学生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层层设疑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犹如剥丝解茧 ,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整理房间”这一课 ,老师在黑板上贴…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亮点之一,就是在使课程走向综合化的同时,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然,这次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来实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然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如今,课堂教学一谈及“提问”这一教法,就似乎让人觉得落入俗套,太传统,其实原因并不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本身,而是教师的提问太细、太浅、太碎的结果所致。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巧”就要“巧”在能引导学生有所“发现”,产生创新的快乐,而不是机械地再现课文中的语句。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究提问策略,恰到好处地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一、激活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的话:"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笔者在"十五"期间主持了"锦州市中小学加强科技教育"实验课题,在十几个实验学校的大力协助下,整个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使我们更对这位文学巨匠的至理名言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要性在升学和就业压力下的教育弊端之一就是学生把学习当成升学和就业的"敲门砖",从家长、教师到学生关注的只是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更不关注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这种体制只重视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忽略了学生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题“眼”处引导学生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以课题为着眼点,引导学生提问,对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和基本理念之一。教师们从单一的传授已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强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态,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富于激情和趣味的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