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数学知识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的知识建构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你是怎样知道的”,而非“你知道了什么”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起…  相似文献   

2.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即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  相似文献   

3.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房中华 《考试周刊》2011,(87):168-16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的互动。文章就如何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付丽  王星星  宗慧 《教师》2012,(23):35-35
“知识建构”是指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同化和顺应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结构网络,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建构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通过知识获取和知识加工(同化和顺应)过程,能够稳定、有效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对新的知识结构良好应用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则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即顺应)。  相似文献   

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  相似文献   

9.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知识理解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要经过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一项研究认为数学是拟经验的,它与人的主动建构以及社会的建构有关。本文探讨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原有认知结构(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是处于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 ,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这里谈谈本人对建构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理解及其对中学学科教学的几点启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作为新的认知学习理论 ,有许多主张和观点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 ,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不断交互作用,获得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时首先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根据学习材料的属性进行相应方式的建构,如果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类属,则采用同化的方式建构,以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果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具有不同的类属,则采用顺应的方式建构,重建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对教学设计影响重大的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他们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的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不是简单的积累信息,而是新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这是一个认知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简单来说,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他们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个体的认知发展,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种建构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周围环境"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这两个基本过程来建构新的理解的。当个体能  相似文献   

15.
王超良 《教学月刊》2011,(11):61-64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最终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1 认知结构的发展机制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建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而成的新系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自觉的认知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才能实现在内化中再建构.如下图: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旧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先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  相似文献   

20.
<正>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从而建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探究式教学是美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