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吴传姿老师执教《第一场雪》第二课时: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揭示来制定。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三四两段,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怎样学懂课文的。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中美丽景色。师:“瑞雪兆丰年”怎么回事知道吗?生: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了。师:我们总结出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后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看课文思考练习2,想一想第二个目标是什么?生:知道作者对第一场雪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知道…  相似文献   

2.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上节课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 ,大家能不能概括地讲讲“丰碑”的故事。概括地讲比具体地讲还要难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讲 ,然后自己小声练习讲讲。(学生默读 ,思考 ,各自练习。)师 :哪位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找出优点和问题。生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中艰难地行进。将军正忧虑战士们能不能克服困难 ,走出云中山时 ,警卫员报告说 :“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很生气 ,他快步朝前走 ,看见一个老战士被冻僵了。他更生气了 ,让人把军需处长叫来。后来 ,他知道了被冻死的人就是军…  相似文献   

3.
张立 《四川教育》2007,(10):32-32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的是晏子到楚国去,三次被楚王侮辱,他三次反驳,用智慧战胜了楚王。师:不错。那么通过读书,你感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弄清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梅花魂》。请一位同学读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节课我们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   生:要知道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   生:要搞清楚课文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作用,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说得很好 !老师现在归纳一下本…  相似文献   

5.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21课《詹天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教学伊始 ,引导学生抓课文重点内容 ,直奔人物的特点 ,发挥主导作用。】生 :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他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师 :看!课文第1段先概括写詹天佑的主要贡献。后面几段又写了什么呢?生 :接受任务 ,修筑铁路 ,提前竣工。师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呢?(指名读第2段)清政府刚一提出修筑计划时 ,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怎样?请抓关键词语来说。生 :阻挠、要挟。师 :他…  相似文献   

6.
一、引入 ,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同学们喜爱的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三、四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不仅要知道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还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想的。(在黑板上贴和书上插图一样的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放大图 ,后面板书要用。)二、创设课文情境 ,走进人物内心 ,理解重点词、句、段1 请同学们翻到60页 ,快速默读第三段 ,想想课文中作者称邱少云是个什么样的战士?2 作者由衷地称赞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是因为当时他看到了怎样的一幕情景?用简洁的话回答。(出示和书上插图一样…  相似文献   

7.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了生字词 ,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弄清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 ,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了简要的总结 ,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再现 ,又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学有目标。)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称象的故事。师 :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曹冲为什么要称大…  相似文献   

8.
师:在今天这个大热天儿里,我们学习一篇能让人体会到凉爽的课文,《第一场雪》。(板书:第一场雪)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生:课文为什么叫第一场雪?生:作者为什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生:什么叫瑞雪?生:既然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为什么还要写些声音呢?〔学生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次集中反馈,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师: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还要解决同学们…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 静心阅读,自主探寻答案 师:同学们,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大家又提出了怎样的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小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呢? 师:是呀,答案在哪里? 生:(七嘴八舌)在课文里. 师:对,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课文去探寻答案,解决问题.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的第2~8自然段,读完以后勾勾画画,在文中寻找答案.(PPT呈现默读要求.学生静心阅读,教师巡视,从旁指点)  相似文献   

10.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养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本文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体会“乐趣”。二、紧扣特点,说教材《养花》一课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理解内容。2能说出回声产生的简单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3自然段,并且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大家想想看,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再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步骤学习1—3自然段的呢?(读———议———说———读)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步骤来学习4———6自然段,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导学达标:(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1抽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共有几句话?2自读。注意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划…  相似文献   

12.
第七组本组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在上一组认;练阅读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侧重训练作文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学这级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对上一组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本组训练项目的铺垫、准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讲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从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两个方面叙述的,宇里行间充满感情。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在文章最后直接抒发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7课《亲人》。 (板书: 17.亲人 )在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伦” ,理解诗句的意思。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略)二、初读《赠汪伦》。1 听录音范读。2 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3 指名说说初读后的感受。三、学习《赠汪伦》。1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默读古诗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2)思考 :李白是怎样表达他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的?2 学生自学 ,批、划、悟。3 分组互学 ,交流所得。4 全班交流 ,反…  相似文献   

15.
师上节课 ,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外收集来的有关资料 ,并且已经做了认真的自学。这节课 ,我们就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认识 ,品读欣赏。现在请大家打开书 ,自由速读课文 ,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析 :开门见山 ,交待清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 ,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走的“路” ,而不是盲然地跟着教师跑。(生朗读课文 ,思考发言)师 :下面谈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小夜莺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谁来说说文章的思路?生(甲)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 ,共分为四段。第一段讲了军官让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师: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这句话是一个真理的呢?请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生默读,教师巡视并请一生将概括的事例写在黑板上。)生: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师: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快速默读课文,发现相同点。  相似文献   

17.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25):39-4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孙的钟爱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表达自己敬爱父母的心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谁来朗读自己搜集的歌颂母亲的名言或诗歌。3.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这篇课文用《荔枝情》做题目更为妥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研读课文,寻找答案。二、自主自学,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依据目标到底怎样做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呢?下面结合高年级段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诵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