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三教合流”是鲁迅对中国鬼神文化的本质特性及盛行根源的深刻总结;“三教合流”源于“诸教同源”,其源在“巫”,这是中国鬼神文化信仰的根柢。“三教合流”与国民劣根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泛神信仰为特征的“巫”文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鲁迅通过这一批判,全面、深入而彻底地清理了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鬼神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铺平了道路,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回归正道,重拾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秀遗产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汉民族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为最高人生信仰,在追求这一至高信仰中,经世致用、海纳百川是其最重要的两个途径。因这一信仰体系和信仰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倒,成为最有特色的人类文明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后期的扬州,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居民的价值观、人生观、精神信仰等都产生了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义利”问题、“礼法”问题、“人生态度”问题上对传统农本文化的一种抗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阳明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七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心即理”提供精神信仰的内化资源;“致良知”提供信仰与价值确立的本体论资源;“知行合一”提供信仰践行的方法论资源;“万物一体”提供价值理想的伦理学资源;“心物之辨”提供个体日常生活信仰化的启示;“群己之辨”提供社会生活信仰化的启示;“有无之辨”提供圆融个体、社会、国家之价值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国家铸魂、筑梦.  相似文献   

5.
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以人们长期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的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理解传统神鬼魂信仰文化,并根据这种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将其归类和划分为“护己”“异己”“属己”三大类别,并成了彝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对象。文章简要考察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类别,并探讨其文化意蕴,认为神与鬼同体、神与魂同体、祖与神同体、神鬼魂同体,彝族传统神灵等级结构是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以此来构建并加以巩固和赓续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礼俗、象征等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道”信仰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古代中国对于“王道”之行必定带来理想治世的信仰已经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而这种信仰的特点是坚持人治与道治的统一.坚持对人治和道治矛盾的协调。这种信仰是在对一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又走上了与这种信仰的内容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轨迹。人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信仰、社会文化现象都属于“民俗学”的范畴。青岛四方海云庵糖球会,就是华夏民俗中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信仰有其层次性,可分为“五种文化形态信仰”。深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文化信仰培育,需要构建“五种文化形态信仰”培育的立体路径,主要包括“五轨并行”路径、“五元交叉”路径、“五位一体”路径、“同育异构”路径等。  相似文献   

11.
徐贲 《学习之友》2013,(11):14-14
今天,绝大多数人不再盲目地接受来自传统或宗教、政治教义的信仰,而是用理性来思考和判断信仰的内容和合理性。 在西方,人们一般是在宗教信仰的意义上说“信仰”,而在中国,人们大多数是在伦理和道德的意义上说“信仰”。这两个意义上的信仰虽然不同,但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元宵“舞龙灯”之俗亦由来已久。休宁县山斗乡有着流传已久,且独具特色的“板凳龙”这一民俗事象,其记载繁见于徽州的地方文献中。通过对当地青岭村村落概况及元宵节“板凳龙”习俗的研究,反映出中华汉民族地区的“龙”信仰在徽州地区的体现,折射出传统儒家思想对徽州地区的深远影响,而这一民俗事象得以传承延续亦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最后,试图透过研究“板凳龙”这一民俗事象,解读其背后徽州社会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类的信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寻求和重塑信仰精神,成为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一种健康而有生命力的信仰必须建立在对信仰的真实理解的基础上,首先就要超越对信仰的流俗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信仰等同于宗教”的流俗理解之批判、“信仰就是迷信”的观念之破解、“信仰可有可无”的观点之追问,来澄清信仰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赫斯科维茨——弗雷泽争议”为核心,美国学术界在北美黑人新教中非洲文化因素的保留性问题上基本存在着两种立场。赫斯科维茨强调非洲文化传统的持续性,而弗雷泽断言非洲信仰的失根;这一对立态度为此后的相关争论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5.
近日收到杨永俊著《普庵信仰研究》一书,我即放下手上其它的事情,来阅读这本书。本书是杨永俊先生依据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普庵教——佛教仪轨之民间传统”(批准号:13BZJ037)研究成果修改润色而形成的,2020年10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仅扩大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推进普庵信仰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普庵信仰研究》一书,无论是从选题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讲,都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郓城县五圣堂或五圣庙的历史与重建进行考察,就其历史变迁和重建的文化机制进行了人类学研究,这涉及“传统是如何来到当下”“社会结构在信仰中的投射”“地方人民的能动性在历史创造过程的作用”“民间神职人员的法力来源”“祭祀圈在村落内的再划分”等诸多问题之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属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范畴,是文化结构中价值观念系统的核心;文化的历史流延,必然形成社会中具有"文化传统"、"文化现态"、"文化未来"三维向度结构的能量系统,信仰正是通过"执掌"文化的这三种向度而制约社会发展.信仰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仰对社会发展的阻滞,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成果巩固,信仰对社会发展的理想牵导.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古代蒙古人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的多神崇拜.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无羁、思想无垠,对其延续至今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民间地藏信仰的社会心理 ,指出对死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民间神鬼文化中存在着神位“空场”及地藏信仰与传统道德价值耦合共同构筑了地藏信仰的民俗基础 ;能愿满众生、度苦扼厄则是其核心内容 ;自我牺牲、服务众生是其在民众生活中首要的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扛神》是流行于荆山一带的民间传统“巫教仪式”,它一直长期地支配着荆楚腹地的信仰活动与社会生活。无论是在仪式行为、艺术形态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楚风巫师祭祀的民俗特色。通过对其仪式行为及音声环境的简要描述和分析,发现其隐含的荆楚社会、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特别是《扛神》仪式“音声环境”中所投射的“信仰”,其深层次文化内涵、象征符号及发展现状,应该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关注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