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地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要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为中心,以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做主,通过自身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着重针对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形成发散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优化他们的英语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合作学习切实运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大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模式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同时,要注重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发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之一。为了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效率,我们让小组的文化走进课堂,通过划分小组、创设小组文化、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开展各种小组合作活动,让生本课堂真正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课堂教学要求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已被众多的的教师所推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初见成效。但有效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突破性的进展,还有待于各位同仁积极研究和探索,创建出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霍玉兰 《考试周刊》2014,(30):69-69
正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探索创新,学习知识是自身需求的表现,表现为: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和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与他人合作和探究学会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学会学习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这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追求表面热闹,只重形式,不求实质,形成了赶时髦的"花架子",陷入"合作学习"的误区。笔者认为小组要合理分配,应在课外充分活动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课堂内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探索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灌输和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数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谈几点浅显的体会。一、创建宽松的学习人文环境,树立学生参与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辛苦,学生痛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与同学的合作竞争获得知识的增长,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创生知识,教师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体验,善待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应该在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要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创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到生成、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生物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交际性语言是主要目标,英语口语就显得相当重要,英语口语需要与人进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与人交流,所以合作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活动.并且都主动地参与活动并有所创新。合作意识也在增强,而且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标准,积极鼓励并及时表扬激励。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建议,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旨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不是谈话式教学,不是被动参与,也不是在课堂教学中搞一两次讨论,而是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是教师组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知识.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交流、讨论、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个性,展示才华.  相似文献   

17.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参与学习并取得进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探究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合作气氛,为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研究,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互相合作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学习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从研学准备、合作探究验证过程、体验成功研学提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掌握知识;探究学习,促进发展。展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