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学校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理顺校内外的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实现办学目标。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制约,学校管理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重智育,轻全面发展即以智育代替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服从于智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忽视,体、音、美、劳等课程被随意削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在智育上又是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上是考…  相似文献   

2.
3.
<正>余光中说:"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有心肠和头脑,笔下才能兼容感性和知性,才能‘软硬兼施’。"(《散文的知性和感性》)也就是说,散文需要有情感,也需要有理性。感性和理性从来都是无法完全割裂的。人类对于理性和感性的调和美的追求,出于人的天性。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只有在语言中将自己那充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灵和梦想的身旁,精神的奇迹才会在语言中绽现。  相似文献   

4.
诗歌靠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含蓄的语言取胜,如果议论过多,就会破坏诗的情趣和韵味,但适当的议论也会增强诗的张力和深度。杜甫的诗中就常常出现议论。他的《戏为六绝句》几乎全是议论,我们看其中的第二首:“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将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气象万千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具体、鲜明、生动、形象,是记叙文的特点。然而,在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中,议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不是离开事件的无病呻吟,不是离开人物命运的空洞说教,议论在记叙文中,或是一条红线,将事件贯串成一篇文章;或是几粒珍珠,在文中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或是一把匕首,解剖出事件后面蕴藏的内容。 记叙文中的议论常见的有哪些方式呢? 概括分析式议论。这种议论紧扣文中的人和事,概括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它往往是一篇记叙文的纲,抓住这个纲,就能正确理解与把握文旨。《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开篇便用了“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中的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诗中的议论主要是一种抒情手段,与其他的抒情方法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具有吟咏情性的功效。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或者直抒胸臆表达感情,而是以观念性的判断、认识、选择、推理来表达情感,因而又具有议论本身的特殊魅力,这又是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学校主要就是针对体育生而开设的学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主要就是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体育运动学校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形式和新型教材,才会更好地丰富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实现体育运动教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形式主义是一种偏重于形式而忽视内容、只注意外部形式而不注重事物本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它给任何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都会带来灾难。苏联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在苏联普通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这种把形式与外部特征绝对化的形式主义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老问题,可以说是一种顽症。  相似文献   

9.
我们反对诗歌创作违反形象思维的规律,作空洞抽象的议论,但不是说诗中就不能有议论,或者说,有议论的诗就一定不好,象明人王世贞所说,诗歌“一涉议论,便是鬼道”(见胡震亨:《唐音癸签》)。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主要通过记叙人们的语言行动和事情的经过结局来表达中心思想的。而在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议论的语言成分,这也是常见的,就这种议论的性质看,或对记叙的内容作解释、分析、评论;或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态度、认识、体会和感情;或与记事交替使用,即事论理、共同揭示生活,阐明  相似文献   

11.
俗谚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的确如此:有时我们对一个事物若明若暗、不甚了然,可是当自己或听别人把帐仔细一算之后,往往会豁然开朗,甚而至于产生振聋发聩的感慨。正因为这样,在写议论文时,人们也常爱采用算帐的方法。算帐,就是通过对某事物有关数量的认真考察,达到深刻透彻地认识该事物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一般记叙文常常用,与记叙中常穿插议论一样,议论中也常常穿插记叙.因此,阅读时要善于弄清叙议两种表达方式如何结合,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中的记叙又有什么作用.一、记叙中的议论  相似文献   

13.
苏舜钦是以文学名世的,但清人徐惇复却独具只眼,看出了他并非纯然以文学为功的秉性。说他“抱经世之学,怀忠君之心,观其所为诗文及论时事札子……议论侃侃,慷慨切直,皆有关于社稷民生之故,不可以区区文人才士目之” (《苏子美文集序》)。这与《宋史》说他“少慷慨有大志”,论“时政得失无所回避,群小为之侧目”,欧阳修说他“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 (《苏君墓志铭》)的情形是相符的。他自己也认为“文章竟误身”,说“予生虽儒家,  相似文献   

14.
说明是议论文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与说明文中的说明有着不同的特点。说明文是要通过对某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科学说明以反映此事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而议论中的说明重在阐事明理,它不要求全面反映某种事物的特点,只要求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将与论证有关的事物、事情、事理解释清楚,为论证提供有关的依据就行了,不必面面俱到。说明文的写作对象多系自然常识、科学技术,而议论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采取有力措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笔者认为:组织学生议论是重要的方式方法。下面谈谈如何组织学生议论。1.讨论。科学家艾弗里奇认为讨论有以下几条好处:①别人可能在讨论中指出有益的建议。②一个新设想由两三个人集中他们的知识或设想而产生。③讨论可能披露错误。④开展讨论和交流观点往往使人振作,给人激励和鼓励。⑤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条件限制的思考。讨论是求异思维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小组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记叙文中的议论语段。先要作两点交代:一,我们谈的“记叙文”,包括实用性的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消息、通讯、史传等,也包括审美性的叙事作品,如小说、游记、抒情散文等。二,我们谈的“记叙文中的议论”,是指超越记叙对象的,不属情节之中的议论。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刻划,大都是有逻辑推理过程的,免不了以议论形式出现,但这是情节之中的东西,仍属记叙之笔统帅,要说是议论,也是常态的议论与说理。举两个简单的例子:《阿Q正传》中阿Q欺侮了小尼姑,他的逻辑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常常把议论汇入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中,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可以这样说,恰到好处的议论,是鲁迅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这个手法的成功运用,可以有如下几个作用。首先,有助于表达或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种议论,往往出现在人物命运已成定局、故事情节结束之后,使主题思想更加深沉,更加哲理化,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意义。如《故乡》的一段议论:“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和闰土“隔膜起来”,宏儿和水生却“一  相似文献   

18.
有些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本文所指的记叙文仅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单元中的篇目),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通过具体的记叙来体现,还常常借助于议论来表达。这些议论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或在记人叙事之后,或在段落层次中间,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有些记叙文,以议论开头,它是全文结构的总纲。如《琐忆》一文,这是唐弢同志写的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记叙了与鲁迅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用由小见大的方法表现了鲁迅的伟  相似文献   

19.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实”(真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人、事、物、景)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理性的论述,是表达和升华文旨的重要手段。通常,它可以用直白的方式直接表述,如《挖荠菜》中的那样。有些作者为了使文章的“意”得到更深刻、更优美的表达,还运用多种技巧,以加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行政化的争论中,"去行政化"是主流。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如大学外部的行政化、过分的科层化管理、管本位的传统、学者治学和学术自由理念的缺失等。行政权力是大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管理,而是要确保基层学术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权力重心下移。学科发展需要规范而强有力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