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毋庸置疑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需要,二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性。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三管并进,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向爱国主义实践的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明 《文教资料》2006,2(27):25-26
以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增强民族自尊心、白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的人们对祖国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以祖国和民族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祖国和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可见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应怎样才能更好地担负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旷三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重要步骤,也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观,科学地阐明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无疑对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个具有永恒教育价值的主题。在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更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它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伟大的使命感。新世纪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三个方面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具有深远的意识形态意义,这使美国在"人权"话语遮盖下的利益诉求昭然若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人权"话语,延缓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本世纪多次发生的救亡与启蒙相冲突的历史不应重演。应该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爱国强国两大社会目标找到最有效的结合点,这就是遏制贪污腐败。推动爱国主义与民主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爱国主义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要爱国,更要理性爱国。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偏狭误区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层面上的冲动性,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混淆,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缺乏。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正面性的爱国主义之后,要尽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措施,绝不能粗暴压制与打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不能只是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才搞突击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SWOT分析,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应统筹各方力量,完善自身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华 《天津教育》2021,(7):107-109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行为引导、价值塑造等教育职能的实现来看,语文课堂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在语文学科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看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加强爱国情的熏陶与启迪,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教师要从各类诗词歌赋文章,或者散文、杂文等课文中生发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从生活化教学中生发出爱国情,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灵活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把爱国主义深埋到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6.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和客观需要,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高等学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从内容上、手段上、方式上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与大学生党建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旗帜的原则,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大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五大平台和方法途径,增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是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他的思想虽然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是他思想中所闪耀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爱国主义,抵制狭隘民族主义;树立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树立真正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军训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和优良作风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更好地发挥中学生军训的教育功能,要立足人才培养,丰富军训教育内涵;围绕实践运用,充实军事训练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订军训计划;要着眼常态保持,巩固深化军训成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实践者 ,邓小平对爱国主义理论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当代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振兴中华民族。他认为 ,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联系中国历史 ,并且把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