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要做到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需坚持人职匹配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想做,适合做,能做,做得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职匹配”犹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导航标,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和寻求两者之间最为恰当的匹配方法,从而可以缓解大学生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因而“人职匹配”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不仅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要为“人职匹配”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人职匹配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职匹配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人职匹配思想不仅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分工导致职业分化,职业分化必然引起从业者的收入与个性差异,而差异正是和谐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职匹配"理论是毕业生寻求自己与职业之间达到最合适的统一的的匹配方法,这种方法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运用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本研究在探讨人职匹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人职匹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必要性,并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探索了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人职匹配"。  相似文献   

6.
人职匹配理论是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人职匹配理论,开展个体特性评价和职业因素分析并进行分类,以指导各类型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使之充分、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职匹配既是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求职行为。20世纪初随着职业指导在美国兴起,人职匹配被提出,其后经典人职匹配理论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人职匹配开始走向衰微,或者说融入到更为复杂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与方法之中。人职匹配对人与职业的关系进行了特殊的揭示,并且也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基本途径。当然,人职匹配也存在技术基础的局限,时代的局限和地域的局限等。人职匹配与当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职匹配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航向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茕略之一就是坚持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理念。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并实现自身价值,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职匹配是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主要涉及职业兴趣、取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人格方面的匹配。对已有人职匹配理论综合分析后,提出建立基于能力倾向的人职匹配理论。应大力发展有关能力倾向的客观性测验,并建立能力倾向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职业选择或专业选择中,应首先从能力倾向出发,兼顾职业兴趣、职业人格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人职匹配理念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人职匹配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但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人职匹配就业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不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人职匹配就业意识教育,从高校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人职匹配理论的多元化、动态化,重新构建就业指导体系。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应当培养自救意识、学习求职技巧、参与工作实践。另外,政府部门与企业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择业意识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具有指导性的内容,文章概括了大学生择业中应当树立的定位意识、自荐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等内容,以图对大学生就业作出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职匹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优的人不一定与岗位最匹配,与岗位最匹配的人是最合适的人。人职匹配是人力资源最优配制。即职得其才,才得其职,人职匹配,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日益严峻,表现出个人择业观、就业期望与社会条件不符的现象。而大学生又是自我意识强烈的群体,其择业观极可能与自身条件显著相关。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择业因素与其性别、家庭条件与所在学校评价相关,同时还暴露出许多尚待解决的大学生择业的理念问题,需要学校、学生本身和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人职匹配的职业规划方法被认为是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在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中得到普遍的运用,但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在运用该方法时却碰到诸多障碍。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职匹配的职业规划方法,接着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自我探索陷入困境、难以逾越父母意志、忽视价值观探索等,是阻碍大学生拟定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三大障碍。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克服以上三大的障碍的一些措施,以期促进高校职业规划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职匹配理论在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定位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起点,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膜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职匹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职匹配理论提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我认为它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仍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就业指导老师,要适应社会形势的特点,使人职得到更恰当得的匹配。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职业岗位的契合性,无论是对于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人职匹配理论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人职匹配理论的多元价值以及人职匹配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大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实现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