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如图1所示,小球从某一高度落下与地面发生碰撞,弹起以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离开地面并上升到最高点,由于重力的作用,小球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如此反复,直到最后静止在地面上。此运动过程是机械  相似文献   

2.
王亚男 《物理教师》2010,31(6):36-37
笔者在读本刊2009年第8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一文(以下称“原文”)时,发现了一些没有引起“原文”作者注意的问题.特此提出来与各位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白少军 《家教指南》2005,(11):26-29
问题孩子是每—位家长都不愿接受的事实,而实际上却又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最令家长棘手的现实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一“解决问题”例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了解主题情景图(如下图)的图意后,提出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5.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由中学补课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补课问题是历年来困扰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难题。所谓中学补课指的是学校组织教师占用国家规定的学生休息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给学生进行的统一整班授课.这种授课活动纯属加班加点,且收取额外补课费,这一概念不是指学生在校时教师课后开展的无偿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相似文献   

6.
日前课堂上解答.一道解析几何问题时,用到结论“椭圆的弦的中点绝不会到达椭圆上和椭圆外部(我们称之为“椭圆的盲区”),一定在椭圆的内部”.课堂上不少同学提出问题:我们容易得到抛物线的弦的中点的“盲区”就是抛物线某一侧(与焦点异侧)所对应的区域(含抛物线上的点),但是如何找到双曲线的弦的中点的“盲区”(以下简称为“双曲线的盲区”)呢?是双曲线两支之间,还是两支之外?或是其他什么区域?  相似文献   

7.
宋晔: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现象。校园暴力事件已从一般的体罚行为、欺负行为、打架斗殴发展成为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今天,邀请各位想就这一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希望能对这个问题作更为深入和更具针对性的思考。请大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8.
右图是我班部分学生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8页第1题的答题情况: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都试着把知识串成"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样做",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因为感觉这样做不仅有条理,更是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什么是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学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理解、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授,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偶然看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问号油然而生,这该是"问题式教学"吗?1998年,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市进行学术访问,在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出想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期末测试卷里设计有这样的一道问题:小强、小军和小峰进行60米赛跑,当小峰到达终点时,小强离终点还有4米,小军离终点还有8米。在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小强到达终点时,请问小军离终点还有几米?  相似文献   

11.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由中学补课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补课问题是历年来困扰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难题。所谓中学补课指的是学校组织教师占用国家规定的学生休息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给学生进行的统一整班授课,这种授课活动纯属加班加点,且收取额外补课费。这一概念不是指学生在校时教师课后开展的无偿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那么,学校该不该进行这样的补课活动?补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补课是否有利于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补课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补课为什么屡禁不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学校、校长与教师想方设法顶风补课?为什么家长成为补课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2.
黄庆炎 《成才之路》2013,(25):63-6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引着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方向,推动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材,适当地重组教材,创造教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既生瑜,何生亮?’请你运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对这则俗语进行分析和说明。”这是笔者听课时由授课教师提出的一个讨论题。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大致共识是:周瑜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导致自己长期抑郁,最终英年早逝。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你遇到比自己聪明的同学,你会怎样处理好这方面的情况?”从教师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基本坚持本课既定目标:“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要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在学习中学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但有一位学生却在下面埋怨:“我想和他合作,可是聪明的人当中有人根本就瞧不起人……”遗憾的是,授课教师并没有理会该学生的话。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积极关注和有效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和问题”。这样一来,一个现实又充满矛盾的问题就摆在了教师面前,那就是——课堂目标的定位与异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以现场聆听台湾教师的一节课为例,对台湾吴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并获得数学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上关注的不应只是知识本身,还要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会产生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提到一个共同话题:课堂教学究竟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什么时候不问?这就涉及数学课堂提问的视角问题.笔者受璧山县中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指派,到我县一所乡镇初中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了“勾股定理”一堂课.针对本堂课教学,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视角究竟在哪里?下面将该教师自己设计的课堂提问以及笔者观察到的课堂现象以点评的方式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春亚 《考试周刊》2013,(38):29-30
有一位化妆师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一流的化妆师是生命的化妆师。老师也是化妆师:三流的老师是知识的化妆师,二流的老师是精神的化妆师,一流的老师是生命的化妆师,以智慧引领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1问题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07,(4):39-39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提问只求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9.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袁达这些内容.(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智慧 《师道》2007,(4):39-39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提问无目的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