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本土化是近代以来中国针对“教育学进口”现象的一种反动,是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学人的一个“情结”。在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问题意识先后经历了“中国化与现代化”、“中国化与科学化”和“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变迁历程。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人手,分析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可能性,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有“移植”、“借鉴”和“对话”三种境界以及“走进教育现象,进入教育的日常生活”和“走进教育学术,进入教育的意义世界”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有针对性的时代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教育”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讨的热门话题。“主体性”无疑成为人们观照教育的又一崭新视角。应该承认,主体性问题在教育中提出确实符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反映了时代重视人的呼声。它很可能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生长点与突破口。但是,把主体性问题引到教育中来,一定要找到它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把它有机结合在教育内部的要素和结构之上,否则就会出现“主体性”与“教育”的游离,导致“泛主体性”与“抽象主体性”,从而掩盖“主体性”在教育中原本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在创办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人们有过诸多研究和阐述。本文试图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一、陈鹤琴教育思想溯源陈鹤琴教育思想孕育、产生的时期,国际新教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产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这一欧美反传统教育思潮,在美国又称“进步教育”,时间跨度大约是1876年至1957年,其中1896年至1926年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5.
2008已经过去。 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升空给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有境外媒体发文,“2008堪称中国年”,“2008年将作为中国觉醒和获得历史成就的一年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无限放大了自身的“技术权力”。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一项“技术权力”,现代学校教育表现出规模化、标准化、任务化和官僚化特征。中国职业教育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把“岗位技能训练”作为其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被动性“适应市场需求”或理想化“引领经济发展”。随着学习化社会来临,“学校即社会”和“教育即生活”将回归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范例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对精选出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教学中由“个”到“类”再到“规律性认识”,最终“获得有关世界和生活的经验”。这一思潮促进了当时教材内容的变革,深化了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用此理论观照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在教材改革、课程转型以及教学思路创新等方面,都焕发出经典理论的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五个阶段、三次转向基本上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现实,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毕业生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求、内容供给、载体形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定位上表现为“四个亲近”,在内容上表现为“四个价值”,在方式上表现为“四个兼顾”。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更加突出青年学生的需求,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感受力”;开阔青年学生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力”;明确青年学生的使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认同力”;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照亮了中国的天空,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之灯。教育与中国梦紧紧相依,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十二五”发展步伐,中国教育从“有学上”迈入“上好学”的新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梦”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1 .高校体育应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在知识经济的构成要素中 ,人力资本是诸多要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对人们的需要至少有两个方面 ,第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二要有健康的体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中指出 :“健康体魂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更指明了体育教育的宏观发展导向。高校体育要想在树立…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学习——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目前,手机与教育联姻已经初露端倪。因提倡“数字化生存”而名声大噪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不久前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新概念。而数字化学习又必将会从电脑和固定网络延伸到手机和移动网络。手机以它的便携性、快捷性、立体化和互动性,将根本性地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把学习带给人们,而再不是把人们带到学习场所。这样就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要求。尤其是它以多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形式出现,必将使教育产生一系列革命…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源的核心,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没有人才就谈不上智力资源。而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因此,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极大地改善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服务方式,人们的教育观念、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知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张秀阁  吴江 《教育探索》2002,(11):23-24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新境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想信念”突出了政治灵魂维度,“弘道追求”侧重于价值取向维度,“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职业素养维度。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外在引领和内在驱动两方面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21世纪将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的时代,是高度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时代。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数学修养,现代高科技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为此,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必须依赖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照亮了中国的天空,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之灯。教育与中国梦紧紧相依,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十二五”发展步伐,中国教育从“有学上”迈入“上好学”的新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梦”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长久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认知与实践的双重困境。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在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并吸收中西方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手脑相长”“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观点,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环境、内容和主体等面临着诸多挑战,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的难度.“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点,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焕芝 《教育评论》2005,(6):103-104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总是步履艰难,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人们在延用精英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 法。进一步说,高等教育在精英时代就存在很多的误区。 录取新生制度与方法。精英时代大学录取新生的制度和方 法,主要采用“高考”这一方式。在中国,似乎从学龄孩童到 耄耋老者,对此无一不晓。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考虑 它合理性的一面。但是,这样的选拔方式根本适应不了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