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定清水河口岸是中缅边境最大的边民互市贸易口岸和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口岸,在推动对缅“五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缅边境孟定清水河口岸的特点是:边民互市贸易一枝独秀、旅游特色品牌基本形成、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及中缅友好交往频繁等方面。因此,结合服务中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提出中缅边境孟定清水河口岸的发展建议:加快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和着力推进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中国—缅甸—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建设、不断提升通关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综合性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但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缅石油管道的差异化合作模式容易产生纠纷。此外,缅甸特殊的政治体制、项目本身复杂的投资主体复杂性及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的特殊性都意味着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容易产生国际争端。本文在讨论了当前可以选择的四种解决中缅油气管道争端的法律途径,重点讨论了各种法律途径的优势与缺陷及局限性。最后,本文分析了另外三种可能解决中缅油气管道争端的法律途径,认为中国要根据具体的争端并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应灵活运用外交和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资源流动日益频繁。在中国政府提出"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跨境劳动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口流动形式在西南边境地区尤为突出。缅籍劳工前往云南瑞丽就业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云南瑞丽市缅籍劳工呈现出年纪轻、文化低、工资低、女性多的特点。跨境劳工对促进中缅边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弥补当地劳动力资源短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量缅籍劳工的入境也给边境地区的治安管理、权益保障、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的修订、规范出入境管理、深化中缅双方的合作以减少大量缅籍劳工来华就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史·缅传》中称阿散哥也为缅王之弟,本文根据中外史籍记载,推定阿散哥也为一掸族地方首领,其三兄弟姓名、身份均详见史书,阿散哥也与缅王族属不一,并非兄弟。并进一步研究:阿散哥也曾有一姊妹嫁与缅王之兄,此为二人仅有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中缅边境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视域对21世纪以来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实施情况予以审视,其存有的教育主体流向随意、教育体系不全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呈现的"游离"之态,与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发生的地域历史、主体特点、地缘关系密切相关.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作为"民心相通"工程重要措施,须贯彻陆地边疆软治理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流向监管体系;发掘跨境民族认同正向价值,构建"教育共同体"认知基础;着力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缅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贡赐外交是两国官方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腾冲是中国西南通道上的要冲,历史上很多时候,中缅陆路交流都经过腾冲通道而进行。和顺侨乡是中缅交流的产物,和顺人因其天时地利之便,在中缅陆路交流史上,以“通译”的身份为两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中,虽然该管道的铺设等硬件是基础和根本,但是其建设所引起的国际经济法等软件问题不容忽视。在现有的中国与东盟国际投资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协议基础上,并结合中缅投资协定的相关规定,探讨构建中缅油气管道国际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阐述构建中缅油气管道国际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7):28-29
随着中缅双边贸易、投资的迅速增长,人员交往的日益密切,中缅双方增进了解、加强互信往来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缅甸社会中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仍然存在,影响中缅两国的"胞波"友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缅甸的社会文化因素,达到通过汉语教育教学增进缅甸对中国了解、巩固双方友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中,虽然该管道的铺设等硬件是基础和根本,但是其建设所引起的国际经济法等软件问题不容忽视。在现有的中国与东盟国际投资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协议基础上,并结合中缅投资协定的相关规定,探讨构建中缅油气管道国际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阐述构建中缅油气管道国际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件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投产开辟了我国能源进口的新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战略的安全性。但近年来,缅甸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西方国家对缅甸的不断介入等因素,对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此,我国应加强与缅甸的高层交往,深化经贸合作,优化投资模式,并注重文化交流,由此建立政治互信,增强对缅影响力,为保障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缅两国是传统的友好邻邦,双方政治经济交往源远流长。随着近年国家"走出去"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和实施,以及缅甸民选政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缅甸市场。但由于中缅两国传统文化、职场文化、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中资企业的劳资问题层出不穷。以莱比塘铜矿为例,就目前在缅中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问题的事例进行分析,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为在缅中资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中缅疆界变迁过程中,曾经存在“既不属中,也不属缅”的若干地方,是为“瓯脱”地。在中缅国家关系互动历史背景下的边疆变迁过程中,有的“瓯脱”地为中方所有,有的别为缅甸控制,并在双方划界后固定下来。中缅间“瓯脱”地的最终归属结果反映了双方力量(包括近代缅甸主权流失后的第三国力量)消长情况,说明边疆地区的稳固不仅与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连,同时也受外部世界的干扰.至今亦然。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云南与缅甸合作开展职业教育,促进国际化合作交流、助力缅甸教育脱贫。开设缅甸语专业、招收缅甸留学生、跨出国门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联合本科大学合作办学、建立“缅甸鲁班工坊”,滇缅职业教育呈开放积极态势发展。但也存在合作质量有待提高、区域局限影响合作办学效率、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中缅两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对话,完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中缅职教合作交流品牌,为中缅友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战乱及康、雍、乾时期的三藩之乱、改土归流、中缅冲突导致了中国军民落藉缅甸的增多;清初的移民垦殖政策、中缅边贸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缅王朝奉行的政策促进了中国商民大量移居缅甸。清前期缅甸华侨骤增十余万之众,他们以聚族而居和散居于当地居民中的形式侨居缅甸,就两种分布特点而言,聚族而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缅疆界变迁过程中,曾经存在"既不属中,也不属缅"的若干地方,是为"瓯脱"地。在中缅国家关系互动历史背景下的边疆变迁过程中,有的"瓯脱"地为中方所有,有的则为缅甸控制,并在双方划界后固定下来。中缅间"瓯脱"地的最终归属结果反映了双方力量(包括近代缅甸主权流失后的第三国力量)消长情况,说明边疆地区的稳固不仅与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连,同时也受外部世界的干扰,至今亦然。  相似文献   

18.
中缅佤族人民群众被分为两个国家的公民是特定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社会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冲击,制度环境、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必然迫使佤族传统民族伦理文化在新时期不断演变和发展,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差异性的扩大,不同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的“同一性”将会逐渐被削弱,从而可能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场的划分要依据一定的标准。不论是从地域或是从领导成分、参战军队来看,抗日战场都应划作三个,即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中缅印跨国战场;或国民党战场、解放区战场和中缅印国际战场。  相似文献   

20.
明清更替对传统的中缅宗藩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缅甸东吁王朝拒绝向清王朝臣服。直到乾隆时期,因内忧外患的加剧,才重新向清王朝入贡,其媒介就是边境地区矿丁吴尚贤的劝说。然而,1752年东吁王朝的猝死令新建立的中缅宗藩关系流产。中缅关系的发展演变,揭示了清代中前期双方国力对比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双方的对外政策和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