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几个问题严铭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份中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既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一项基本政策,又是实行这种政策所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体制。这种体制包含两重涵...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要坚持计划经济必须实行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在我国计划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一、没有指令性计划,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建立了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同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此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实行计划经济。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无产阶级夺取社会权力,并用这个权力把从资产阶级手里取来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整个社会的财产。……从此,按照预定计划来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了。”①在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②可见,社会主义产生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离  相似文献   

3.
瑞典社会民主党理论(特别是所有制理论)在执政70多年内经历了多次调整与变化,从追求生产资料国有化到丝毫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福利社会主义;从财产的社会化到职能的社会化;从生产资料部分社会化到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雇员投资基金"。这一转变轨迹客观上验证了生产社会化对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既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也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共生效益:高校联合办学的驱动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锐兰高校联合办学的内在动因(或驱力)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高校联合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既是一种政府行为,又是高校的一种自觉行为,因而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驱动,而共生效益则是高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的归属.人们是服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获取一定利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是共同占有社会化生产条件的自主联合的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所有权是公有(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城市土地是国有即归全民所有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运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相应的经济利益,既是公有制的逻辑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有必要在现有关于所有制的法律安排基础上,设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公私经济共同发展为所有制结构框架;生产要素所有制、财产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提法都具有现实意义。这可以不断为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公私统一的利益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见,集体所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一,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轨的时期,各级政府既是计划经济制度的改革者,又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供给者。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基础之上的。而市场经济正常有效运行需要政府进行规范的微观规制,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两者是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光远的论文集─—《劳动者个人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长期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和编辑工作。此书反映了作者近20年来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维轨迹,包含着作者一系列独到的创造性见解。例如:(1)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目标、动力等方面探讨劳动者个人的地位及其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化,论证劳者作为国家和公有制企业主人的意义。(2)论证了劳动力的支配及使用方式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范畴,此外别无所谓劳动力所有制;指出把劳动力当作工人的财产,是资产阶级学…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7,(4):8-12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 (2)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围绕邓小平利益兼顾思想,形成了以“利益兼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公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它彻底否定了斯大林经济学或“苏联模式”的“利益服从+纯粹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经济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利益兼顾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利益关系的理论创新,更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全面理论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1997年3月和2003年5月两次颁布施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贯要求。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与6月河南第一次印刷、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现行教科书《思想政治》(修订本)是这样表述的: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全民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具有历史形成的合理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下予以实现的;拟苏联模式在经济上强调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上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政治上建立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建设模式;同时,拟苏联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弊端,这是被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及其意义牟书江,张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使我国出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经济运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出现了全民、集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的局面;企业经营范围出现...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关键,是核心。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就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作了极为重要的论述,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为我国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一,重新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一直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职工的双重主人地位李光远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变成了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生产过程中被支配被使用的对象即客体变为生产的主体,雇佣奴隶变成公有制财产和生产的主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职工...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公式也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有哪几项?流行的观点在1984年以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等三项内容。1984年以后则是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等三项内容。其中笫三顼内容的变化往往使人误以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发生变化的,从而混淆了现实社会主义同经典社会主义在大方向一致前提下的某  相似文献   

18.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公有制观,首先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若干含义及相互关系,其次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的法权占有与劳动占有,区别劳动占有与劳动人员占有,马克思的公有制是劳动占有的公有制(劳动公有制)。基于这一理论前提,作者讨论了若干热点问题: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与生产力水平,重建个人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个体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与计划市场,马克思的“失误”,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提出要改革旧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对新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认识,在改革实践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二大时,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使用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经营土地的理论基础是土地公有制,其经营土地获得利益的根本目的应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是一致的。但政府经营土地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当前中国的现实却出现巨大的差距,反映出政府经营土地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冲突。因此,应以“公共利益”为界限约束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并采取措施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