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设“概论”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概论”课的定位,处理好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优化教学,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概论”课程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总结湖北省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武汉大学基地1月9~1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工作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处和湖北省高校工委宣教处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湖北省68所高校80余位“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师及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全国高校将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为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和基本思路等问题,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吴树青教授。本刊记者:今年秋季,高校都将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概论”课。请问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情况怎样,今年秋季开学时高校能否使用上新编教材?吴树青:去年9月底,《概论》教材编写提纲经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4.
<正> 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两课”课程设置调整和改革方案实施之后,教育部社科司和一些省教委都组织编写了《邓小平理论概论》教材。由陈贤忠、汪青松两位教授主编的安徽省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是高校“两课”教学教本和教材建设的一项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民富国强的指导思想。中央决定在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让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进教材”是前提条件,“进课堂”是必要途径,“进头脑”是最终目的。要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围绕“进头脑”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一、紧紧围绕“进头脑”编写教材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要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建设好,编好教材是第一位的工作。大学生的教材在内容和风格上应适应大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特点。第一,内容安排既要有系统…  相似文献   

6.
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概论”这门课,现在不仅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大学的重点建设课程,可以说,是“百年树人”的重中之重的课程。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 )教材时,在坚持系统讲授的基础上,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线与辅线的关系、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后二十年的关系,以及着力提升爱国主义的内涵等问题,这样才能使这门必修的重点课程做到“入学生头脑”,达到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一、在讲清主线的基础上,着力展示辅线的影响   《概论》的编者指出:本书有一条主线和一…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探讨了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与教师间的关系问题,作指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实现,任课教师真正做到思想认识,政治信念,教学说理方法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1998年秋季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这一要求是在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的一个切实而重大的举措.《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概论’主要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一门全新的重要课程。高校的“两课”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最直接的就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建设上。当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但通过对该课开设情况的调查来看,一些教师的教学缺乏吸引力的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从该课程特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高校课程考核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为重要依据。以此为标准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后,不难看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曾采用的各种考核方式中,课程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是较为理想和可行的课程考核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落实“两课”教学新方案中,处理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使邓小平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取得实效,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与以往的教学片相比.该片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注重了教学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教学片与教师的关系。以往的教学片一般为教师或专家分专题全程教授,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代替教师对某一内容的讲授。此片虽为教学片,但并不企图代替教师的讲课。而是希望教师把此片作为邓小平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此片的制作不仅…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邓小平理论“进课堂”是关键,“进学生头脑”是目标,“进教材”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为提高邓小平理论“三进”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重视对《邓小平理论概论》框架体系建构的研究。一《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专门从事邓小平理论教育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应该围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来展开。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关系到不同特色和风格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框架体系的建构。邓小平没有刻意构造一个外在的理论体系,对邓小平理论内在逻辑体系的把握需要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概括。1987年党的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新方案的一门主干课。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专题授课方案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实施“概论”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春,我国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通知,规范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明确规定自1998年秋季学期始,各高等学校应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此次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调整,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解决好把邓小平理论编成教材、进入课堂、教育武装...  相似文献   

16.
处理好“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教材与原著”、“理论与新的思想成果”、“教学与科研”、“讲授与学生思想”之间的关系,这是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 (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到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过去都有较大的变化。就课程设置而言,最大的变化是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新课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两门新课都已进入大学课堂,但仍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认识误区是:既然邓小平理论和毛泽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且毛泽东思想是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理论体系,那么,今天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开设毛泽东思想课。…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总结湖北省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武汉大学基地1月9~10日在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的通知》精神,为适应“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诚邀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领衔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供高校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落实“两课”教学新方案中 ,处理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的关系 ,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体系中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对此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 ,要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和“不丢老祖宗”的原则 ,通过各门理论课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