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农业科教片的画面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俞南 《新闻界》2007,(2):93-93,9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教片的创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农业发展和教育的新要求。如何通过画面编辑来丰富画面内容,加大信息量,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便成了农业科教片创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谢明刚 《新闻界》2003,(6):50-51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摄影记者的座右铭让摄影记者的工作"险象环生",但为了拍摄出好的照片,谁愿意临阵退缩!摄影的特性决定了:不直面现场,画面就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3.
人们肯定还记得,科教影片《宇宙与人》上映时曾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许多电影院把进口大片撤掉,播映这部揭示宇宙演变与人类发展进化及相互关系的科教片。很多观众说,我们就爱看这样的科教片,一些电影工作者也感慨地说,没想到科教片这么叫座。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剧本是创作的基础。而对于科教片的创作来说,"剧本"的创作同样重要。科教片创作所依据的"剧本"我们称之为台本,这主要是由于科教片的台本具有通俗性、科学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影视故事片所用的剧本。分镜头台本是科教片二次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是声画艺术,它是由图像、解说和同期声效果组成的。而目前有很多电视新闻却成了“蜻蜒点水”,原因是,有的电视记者只追求画面美,忽视在解说词上下功夫。近年来,有好多好的电视新闻和专题,在解说词上是颇费匠心的。《迎接挑战》,不但画面语言丰富,而且解说语言更为丰富,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加强了画面的表现能力,揭示了画面难以表述清楚的意蕴。又如,《话说运河》那明快、自如、风趣、幽默的聊天式的解说,自然地把你带到了运河两岸。试想,如果没有解说词的点染,靠画面是很难以让电视观众理解的。所以说,好的解说词,不仅仅是释意,而且还应该传神,传画面之神。解说词既不能完金重复图像内容,又不能脱离图像内容.画面上可以看到的不必去赘述,但解说与图像  相似文献   

6.
王海霞 《大观周刊》2012,(13):180-180
就诗歌艺术本身而言,首先它是“浓缩的艺术”。这种浓缩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那就是画面的单个截取或多个连缀。其次它是“扩张的艺术”。这种扩张表现在形式上则是画面外延的扩张,亦即简单的一个或多个画面能让人联想或想象到无数个画面的存在;表现在内容上则是意蕴的扩张,表现为情感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不论是浓缩或是扩张,诗歌必须凭借虚实这一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是各个诗歌本身表现的是点是面、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7.
写好一个电视专题节目的解说词,并不容易。它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思想水平,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掌握专题节目的特点、规律和艺术技巧。那么,写好一个专题节目的解说词,究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解说词忌重复,而要使声画互为补充。例如,一幅幅冰河解冻、烈日高照、风扫落叶、雪压冬枝的画面,已经清晰地交代了四季节气,如果解说词再讲“春天来了”、“冬天到了”,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又如,画面上展现了一幅炼钢的宏伟场面,如果解说词再赘述“工人们正在炼钢……炉火熊熊、钢花飞溅”,那也一定会使人哑然失笑。因此,凡是能够直观的镜头,一般不宜再用解说词去渲染和描绘,否则,就会破坏整个节目的效果。解说词的作用应当  相似文献   

8.
隐形线是电影画面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有效的隐形线构成对提高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隐形线很好地诠释了人的思维特点——无序分布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单条或多条散射状、环绕状的隐形线,形成一个个具有节奏感和规律性的画面.隐形线分为很多种,本文主要研究能够表现画面中人物视线方向的隐形线.学者们对于隐形线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近几年更是十分钟重视它在电影中的运用和表达方式,本文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探析隐形线在电影画面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在电视摄像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二者互为依托.拍摄的主题不同,手法也不一样,摄像工作者应该在拍摄时把握好电视摄像的技术及艺术,让观众不但了解信息,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 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要求 1.镜头要稳,重视移镜头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拍摄运动镜头时镜头运动速度应该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能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甚至出画.  相似文献   

10.
胡云 《今传媒》2012,(4):120-121
近年来,中国电视传媒业蓬勃发展,然而媒体竞争的"白日化"使得不少电视节目因不能吸引受众,收视率低从而被淘汰,作为普及各种知识的电视科技片境况更令人堪忧。众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研究科教片的收视评价以提高其收视率,这篇文章通过对科教片的现状属性分析,在现有收视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适合科教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科教片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墙、电网、铁门、钢窗……提到"监狱"两个字,人们头脑中不由得便会闪现出这样的画面.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只能从影视作品中一窥管中之豹,却没有人愿意以失去自由为价值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2.
视听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表现手段最复杂,表现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音乐和画面有着各自的特性。画面是可以看到的,是现实环境和人物的光、电、磁信号记录后的重现,具有真实感和客观性;而音乐则看不见、摸不到,缺乏通过逻辑思维去把握的语义性。但是,音乐给人的感受是非常直接的,音乐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而且有强烈的主观性因素。两者的不同,造成彼此补充、相互吸引的趋势。而且音乐对画面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准确地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性,可使一部电视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就要研讨视听艺术中音…  相似文献   

13.
科教片的主题与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表现一定的主题,科教片也毫不例外.一部科教片不只是就事论事地向观众讲些故事和知识,也不是某一门科学知识的大全,它有自己所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这个凝聚着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艺术的"天使",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电视这门综合艺术,成为了一种能够包容各类艺术形式并具有世界性的"电视文化"。一些电视摄像在拍摄节目过程中,不重视或不善于调动画面的表现力量,致使有的节目的影片出现画面表达意思不明确、画面与语言缺少内在联系、声画两张皮等现象;也有的画面信息量小,本来能用三五个镜头说明的问题,却  相似文献   

15.
音乐和画面是影视艺术的生命。没有画面就没有影视艺术,没有声音,就无法提高影视艺术的表现力。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可以展现出更丰富的含义,给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在有声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构成了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画面是艺术的主要体现,没有艺术的画面是枯燥乏味的。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作为电视从业人员来讲,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主观作用,让电视画面有效发挥艺术效果,从而达到影响生活、震撼心灵的效果,那么,在画面的艺术处理上就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因此,探讨画面编辑的艺术理念的构想就有一定的必要。目前,电视的画面处理还是经常有一些小的通病,这些毛病主要体现在编辑混乱,艺术处理过于简单,画面流  相似文献   

17.
电影艺术(或称"影视艺术"更全面些)是综合性艺术,也可以称它是一种视听艺术。电影美术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部影视作品(影片、电视剧)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的造型作用,则在于把银幕(荧屏)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影视剧作中的形象逼真性、典型性、运动性的电影特性要求,用可视形象去触动、感染观众。——寇洪烈[1]色彩是一般人最直观感知的事物,我们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既直接,又微妙。在影视创作中,美术师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现艺术,使影视画面能够与观众内心世界产生微妙的共鸣,这种方式已经为许多导演大胆使用。1990年,张艺谋与杨凤良合导的电影《菊豆》中,色彩的运用已经成为佳话和典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旨在于分析批评电视作品<苏园六纪>的不足之处,从而探究"园林"与"昆曲"内在的美学关系.将<苏园六纪>的园林美学思考化成了优美的画面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但该片最大的遗憾和疏漏是忽略了意象群体的"灵魂"--昆曲,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符号在片中加以表现和运用.园林与昆曲在精神本体上密不可分."昆曲"应该成为这部"园林"题材电视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元素,甚至是"灵魂"式的符号,并通过电视手段很好地加以表现.而这样的缺陷,在本文看来,似乎远大于"解说词过多、镜头太满、解说词与画面艺术质量比重失调"等有关专家学者所评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王宏昌 《当代传播》2011,(4):111-112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任务是体现“照相本性”,准确的画面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作为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调查》用可视的画面语言叙事,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形象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为了增强节目的逼真感和现场感,制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必要的真实再现.同时,其编辑创作极具艺术美感,通过准确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标题的艺术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19年由徐宝璜撰写的、我国第一本国人自著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中,徐宝璜就论及过新闻标题的作用。他认为,冠题目于新闻之前,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便利阅者";其二,是"引人注意"。在传播过程中,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起着画龙点睛,提示和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往往首先要求一个好的标题,而好的标题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那就做到了标题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