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1课时。教材简要描述了光合作用的概念,重点讲述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的发现、概念和反应式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已涉及,但还需要细化和深入。本节课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一般都是借鉴经典实验,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绿素)”这样几个专题,分设连续几个探究性实验,比较烦琐,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分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存在的问题,尝试用BTB溶液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结合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制作简易式光合作用反应盒,开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通过改进光源、检测方法等措施,解决了原实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玉花 《广西教育》2013,(10):51-52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十分重要的一项生理功能。在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常考范围。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到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本节主要通过几个演示实验来讲述这一生理功能,包含两大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7.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中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安排了用天竺葵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但天竺葵难以大量寻觅,为开展此实验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一系列探究,发现一年蓬、金盏花、草木犀(白车轴草)、一串红是做光合作用实验的合适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1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有助于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等内容的理解。教材对该实验设计了1个较详细的实验方案,但学生若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成功率却不高,因此,许多教师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性改进。  相似文献   

9.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济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见图1),本人按照课本的实验操作,经多次实验都未能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1 原因分析第一,橡皮塞插入部分占据了玻璃管口的一段容积,打开时,收集到的氧气在橡皮塞之下且比空气密度大,使空气进入,占据了橡皮塞所占玻璃管的容积。  相似文献   

11.
李宝霞 《中学生物学》2012,28(10):45-4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科书的第四节"光合作用"中"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改变二氧化碳浓度、光质、光强度、温度、酸碱度等条件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情况。由于实验组别较多,操作起来过于繁琐,实验结果不易常规检测,使得实验的实施和实验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验课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涵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素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6):154-155
光合作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两者间的关系也是重难点。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总产量是人类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而提高光合作用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简称光合速率,所以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测定光合速率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作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复习的主线索,将知识点的复习纳入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中领会、掌握有关知识,完成对知识的重现、提升和强化。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替代实验,是指在已知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以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1实验方法的替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P.104上有一个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其中的参考案例是要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这个实验目的,我们知道自变量是光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实验因为材料难寻、效果不佳等因素,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以致有的教师只能播放下载的录像让学生"看实验"。而对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来说只能是"讲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减弱。对此,教师要多动脑、多动手,对不能完成或完成效果差的实验进行改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效探索。下面是笔者通过自身摸索对部分实验作出的改进。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和人教版初中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存依靠光合作用 "人类所需要的多种生产生活资料都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就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采访一开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匡廷云院士就向笔者强调了光合作用对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9,(6):61-62
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节为例,展示了教学设计和学生创新实验的设计实施与交流过程,为基于学科素养考查的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实验探究、理性思维等能力的提升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旻 《成才之路》2013,(6):64-65
教师要了解"探究性学习""假说——演绎"的作用和意义及《生物课程标准》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了解完成课标任务"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教学策略及其原因,并以具体的教学过程诠释这种教学策略及这种教学策略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问题情境的作用,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串,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刻思维,有效地完成课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