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城镇化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利益驱动、稳定需要、农民要求、资源优势等原因,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要求强烈。然而其城镇化呈粗放状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区域特色、与农业生产争人争地现象严重等方面。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路径的顶层设计,通过规划、引导适当控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失为既不使粮食主产区错失经济发展机会、又承担起保卫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作为重要粮食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发展机会成本代价,与粮食主销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保障粮食安全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国家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主要体现在目标原则、主客体、内容、标准和方式等,由此出发提出完善补偿目标、科学评估粮食主产区补偿标准、优化补偿方式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更加强调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尽管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程度较高,但人口规模持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使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粮农收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既关乎个人生存又关乎国家发展,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政治安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根据基本依靠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把农田水利作为粮食安全之"脉",把农业科技作为粮食安全之"力",把土地流转作为粮食安全之"途",把新型农民作为粮食安全之"本",把地方政府作为粮食安全之"责"。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安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实现"八连增",保障了粮食安全。当然,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警钟长鸣、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很有必要。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已实现,但存在不少隐患:粮食生产资源在减少,环境条件在恶化;片面盲目“压粮扩经”的冲击,粮食生产能力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粮食安全基础受动摇。因此,必须通过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土地供给;政策倾斜,增大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粮食流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尽快增强粮食生产科技进步含量等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冠疫情持续至今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爆发的可能,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我国粮食安全虽总体无忧,但在后疫情时代,伴随居民膳食结构的转变,我国粮食安全仍将面临结构性短缺、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断裂以及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内部挑战和外部风险。鉴于此,我国未来应建立“稳产增效、提升积极性、精准替代”三支柱和“国内供给+国外补充”双保障的粮配模式,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逐渐加快.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非粮化"趋势,为此对"非粮化"现象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冲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土地流转"非粮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规范土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粮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政策的演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及农民增收政策的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为2003年以前,第二个阶段为2004年以来至今。我国近年来新的农业政策在调动主产区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支持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应当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支持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基石。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实证检验了居民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效应。在一定限度内,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饮食文化差异在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中起调节作用,增强了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的正向关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应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推进节粮减损工作,提升全社会节粮理念;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变,完善食物消费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然而,影响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很多,确保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650亿公斤的目标,困难重重,建立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和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11.
新体制下的我国粮食安全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是粮食安全的调节器。把粮食安全保障建立在政府保护价的基础上,是没有生命力的。要突破单纯追求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观念,由单纯“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库”、“藏粮于地”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转变。在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定国安邦的特殊公共商品.有粮则稳,无粮则乱,充分反映了粮食在社会生活中的显赫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国内外粮食安全的新情势下,分析、审视我国粮食安全的新特点、新问题,提出积极合理的粮食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不仅包括传统的反哺性补偿,还应包括可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文章结合安徽省11个粮食主产区(县)28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的影响因素,发现粮食产品再加工、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创新机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物流配送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有着直接的影响效应,粮食补贴、粮食价格、农资价格、粮食产量、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有着间接的影响关系。新型农村合作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与之伴随的还有石油危机与粮食危机.这种互为推动、相互叠加的双重危机,给世界粮食供给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少国家经不住这种迅速而猛烈的冲击,粮食供给短缺,粮荒和饥饿时有发生,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事实告诉人们:粮安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家不可一日无米、国不可一日无粮.无粮则饥,无粮则疫,无粮则乱.粮食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逐步演变为世界性、国际性问题——粮食安全.从统计学的角度,建立回归模型,找出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以及影响度,并建立回归方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石,在人多地少,粮食形势严峻的国情下,必须有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保驾护航,才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国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主产区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富有活力的农业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均粮食消耗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转换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时期,随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耗粮和粮食需求在增大。粮食安全始终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当然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诸如粮食种植效益低、种植总面积下降及"非粮化"现象等,致使粮食产量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严格遏制"非粮化"现象,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种粮农民经济利益的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世界粮食危机与价格猛涨的新因素是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发展。中国必须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的根基要进一步夯实。必须科学养护耕地,牢固坚守耕地红线,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制度,国家财政必须全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业有其不利的自然特性,即生产周期与劳动机会的不一致。粮食产业的这种特殊性限制了农户技术进步和增加收入的机会,文章以粮农参照收入与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差别为机会损失,并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100户粮农种粮调查的实例求证了粮农种粮的机会损失,得出粮农的这种机会损失正在逐步加剧,粮农之所以从事粮食生产是因为其职业转移成本还大于这种机会损失。因此,建议关注粮农机会损失,给予粮农适当补偿,以维护粮农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粮食这个永恒的主题,历来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砝码。纵观古今中外, 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拥有十一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没有比粮食生产更引人注目的了。然而,就在我们拼命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就在我们的餐桌上,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上粮食却被无情地浪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