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通过引入“神”的定义,实体不仅被规定为自因且能思维的主体,而且最终被理解为绝对的“一”。这既可以说是以犹太教的一神教精神来理解来自希腊的“实体”概念,也可以说是以希腊的“实体”概念来理解一神教信仰的绝对之一神。由于实体是绝对的一,人与万物都只不过是分有这一实体的样式物,这意味着,正如每一具体物一样,每个人都是“神”这一实体的角色性存在,而作为神的一种存在,每个人的存在就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2.
世所共认的一神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诸教被判定为一神教的根据是,其教义以一神为皈依。 但稍加考辨即可发现,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一神性大可质疑。首先,二教教义既称安拉或耶和华为一神,却未如基督教以“三位一体”说、原罪说、救赎论等严格划定人神之间的绝对界限,为人僭越为神,人以其人为完成自身或救赎自身打开了方便法门。其二,作为这种人神不分的结果,二教未能免于对人的偶像崇拜。马赫迪转世、伊玛目的超凡神力直至苏菲派信徒“与安拉合一”的信念,与弥赛亚救世论一道,为二教的偶像崇拜提供了确凿历史证据。这已不容置疑地在安拉与耶和华之外,树人自身为神——多神已无言地诞生。综观世界宗教可知,一神教实际上是严格人神区分的信仰逻辑的必然结果,而多神教则是人神不分的另一种说法——不管两者的教义在字面上如何诠解其所信对象。  相似文献   

3.
实体的本质包含了存在,实体决定样式,是样式的基础。实体作为绝对的对象,不仅是认识的本体,也是伦理的终极目的。实体就是神、能动的自然。作为神的永恒属性的样式(人、生活)本身是限制和否定,它们只有通过神才能被理解并获得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人本”与“民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又是近现代的表述。简言之,“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贯穿其一生的最主要思想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就是探讨“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思考,来进行对“存在之真”的追问。其中希腊神庙、梵·高的油画、罗马喷泉等艺术作品作为其追问的中介,但希腊神庙更加集中地体现了海氏关于“存在”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海德格尔“道说”的一种方式;希腊神庙作为“天、地、人、神”的协奏曲,突出体现了海氏“存在在世界中”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真理之生发与保存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孙乃龙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17-20,54
"主体"最初的意蕴就是"根据",这符合希腊人最初寻求自身存在根据的意向。希腊人最初诉诸自然,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将自然实体看作主体。其后,希腊人诉诸认识自身,将目光转向自身,"关心自己"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命题。它包含两个命题即"认识自己"和"照顾自己",此时主体被界定为自然神或城邦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神话故事里的神大多住在高高的,接近天的地方。而银河是天空一道神秘的风景,它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可以驾驭的地方。在希腊神话故事里银河被称为“牛奶路”(themilkyway)。“路”(themilkyway)与“河”(银河)不同的命名可以反映出希腊与中国神话故事中人与神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在《课标》中属于必修Ⅲ第6个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第一目:“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无论是专题的题目,还是子目的表述,都突出了一个概念——“人文精神”。因此,在讲这一课的时候,“人文精神”就是核心的概念,学生在学完这一课之后,应该对“人文精神”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认为是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一文本中,密尔在社会与个人这一框架中来思考个人的权利问题,提出了“个体性”这一核心命题,日后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在密尔那里,“个体性”既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又具有诸如“趣味”等多重的内涵,其宗旨是每个人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个体性”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充沛内容和具体的指向,它不再是被外部所赋予,而是成长于自身的内在自然特性之中。一旦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个体的“趣味”与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得到了保障,那么也就会极大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练习讲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评练习不能就题论题,更不能停留于给个答案,而要精心设计,在“活”字上下功夫,做到讲一题带一片.下面浅谈评“活”练习的三点做法.一、“活”在概念的理解之中.如讲评判断题:“5能被2整除( )”时,不但要指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还要举例把“整除”和“除尽”这两个不同概念讲清,同时启发、引导学生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联想到“倍数”与“倍”的不同之处.“倍数”所表示的是能被某一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而“倍”只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倍数”和“倍”分别对应于“整除”和“除尽”是两个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如:12÷3=4,可以说12是3的倍数,或12能被3整除;也可以说12是3的4倍,或12能被3除尽.6÷5=1.2,只能说6是5的1.2倍,或6能被5除尽;不能说6是5的倍数,或6目被5整除.10÷3=3(1/3),只能说10是3的3(1/3)倍;不能说10能被3除尽.这样,学生对“整除”和“除尽”,“倍数”和“倍”的异同点就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有人从马克思早期使用过的“类”等概念提出他的理论具有“个体的被遮蔽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误读和误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虽然有坐标性的总体性概念,但不是“类”,而是“人的世界性历史存在”,它是历史进程的一种逻辑结果。在历史生产中,人的发展作为个体发生和社会(共同体)产生是一个实践展开的历史辩证过程,个人作为主体必须理解为以社会关系为本质的规定,撇开了历史进程的社会关系,个人不能成为主体的个体,并且社会关系以生产关系为内核,必须从生产力的高度来理解社会关系对个体发展和人的解放的作用。马克思理论不存在“个体的被遮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和自由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容,本来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和实践中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可是,近几年来却被一些人弄乱,并用作美化资产阶级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煽动闹事的舆论工具。方励之等人就是这样。他鼓吹以“我”为中心的纯粹民主和绝对自由。他多次在讲话中说:“对于民主的理解关键是要承认每个人自己的权利。”在大学里“不应受某种思想的约束”他认为民主、自由就是“谁也不怕谁”,歪曲“民主、自由”的真正含  相似文献   

14.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曾对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世界性宗教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犹太教是源于古代东方、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神教。这种以崇奉一神、绝对排斥他神为特征的一神教,在人类宗教演进历程中,堪称为一种高层次的宗教形式,在世界宗教史上占有显要地位。然而,犹太教一神观并非是固有的,而是有着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由于内外  相似文献   

15.
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要搞的,而且要搞好,因为关系牵涉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没有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完全的“独立自主”的。人本来就是联系着的。团体、国家都是关于人的组织。特别在当今时代里,市场经济竞争的挑战性,愈来愈促使人们去发挥联系的作用,发挥借用的本领,以此壮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力。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就没有了自己;不搞好关系,也就没了发展。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关系学。不过,有人,可以说有不少人,对“关系”进行歪曲,“关系”在他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已不再是团结互助。取长…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哲学表现为从对自然本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视野转向和以对话诱导的方式来达到对德性的普遍定义。从某个角度而言,苏格拉底哲学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与智者的某种结合。巴门尼德力求在偶然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必然,提出了真理与意见、存在不能不存在的观点。这是西方“存在论”(本体论)的基础,由此结束了对世界本原原始朴素的探究。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观点至苏格拉底处得以深化。可以说巴门尼德“存在”概念和智者的人对自己的意识觉醒都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一表现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17.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成语,想必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来。一段时间以来,这一成语还伴随着事故的多发而不断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8.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三大一神教中的神秘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探究人的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的学问。世界三大一神教都不同程度地与神秘主义相联系。其经典不仅包含着神秘主义的内容,而且各宗教都出现过一些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教派。三大一神教中的神秘主义虽然各有特点,但他们在本体论上都主张神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结合;认识论上都主张神不可知;方法论上都主张与神直接相通,神人合一。这是神秘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定胜天”这句话,充满激情,充满豪情,充满自信,但却极易遭到误解。说它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宣言并不错,可如果说它是对自然的藐视和冒犯,就违背了原意。莎士比亚早就宣告:“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可以说是发源于欧洲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浓缩。人本主义本是相对于宗教神灵至上而言的,它高举人权大旗反对神权,它倡扬人性贬抑神性,它充分肯定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肯定人的欲望、情感等的合理性。至于“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既超越自然也超越人类的驾驭一切的绝对的神。在“天”的后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