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合物提纯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除杂干净,杜绝新患.具体方法又分物理法提纯与化学法提纯.物理法提纯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1.蒸发溶剂法例如:从Na_2SO_4溶液中分离出Na_2SO_4.方法:将Na_2SO_4溶液蒸发除掉水分.2.过滤法例如:除去CaCO_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_2CO_3.方法:用蒸馏水将混合物充分溶解、过滤.便得到较纯净的CaCO_3固体.3.结晶法例如:除去NaNO_3中混有的少量NaCI.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5页计算题的第2题.题目加热3.24 gNa_2CO_3和NaHCO_3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1g.计算原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分数.解法1:常规法.设原混合物中NaHCO_3的质量为x,则生成Na_2CO_3的质量为[2.51g—(3.24g—x)].有:2NaHCO_3(?)Na_2CO_3+CO_2↑+H_2O 168 106 x 2.51g—(3.24g—x)  相似文献   

3.
化学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文字迷惑性强,题中隐含因素多,各类型的解法杂等特点。在解题过程中,抓住关键,找出隐含。例1.有Na_2CO_3,NaHCO_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 ),CO_3~(2-),HCO_3~-均转化为沉淀,经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共29g,原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是 (A)10.6g (B)5.3g (C)5.9g (D)无法确定解析:此题关键就是HCO_3~-的转化,隐含  相似文献   

4.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5.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化学的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因为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要想突破化学解题障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求解方法。一、合理选用差量法突破反应前后的差量问题例1将100g Na_2CO_3和NaHCO_3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冷却称量剩余96.9g,求原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分数。思维误区:不少同学会先假设一个物质的质量,然后根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列出方  相似文献   

8.
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必然满足的等式关系1.电荷守恒: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在Na_2CO_3溶液存在 Na~+、H~+、CO_3~(2+)、HCO_3~-、OH~-,各微粒浓度的等式关系为:[Na~+]+[H~+]=[OH~-]+[HCO_3~-]+2[CO_3~(2-)]2.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元素物质的量总量等于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亦即溶液中的溶质(除 H、O 元素外)的元素守恒。(由于存在水的电离,所以不存在 H、O 元素守恒)如在0.1mol/LNa_2CO_3溶液中,原 Na_2CO_3中所含Na~+以 Na~+存在,而 CO_3~(2-)以 CO_3~(2-)、HCO_3~-、H_2CO_3三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探索乌塌菜种子在发芽初期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的耐受性。方法:以乌塌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乌塌菜种子发芽时,通过施加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0、25、50、75、100、150 mmol/L,其中Na_2CO_3和NaHCO_3按照摩尔比1∶9配制),研究Na_2CO_3和NaHCO_3胁迫对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25 mmol/L时,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等指标略低于对照组,抑制强度不高,而随着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乌塌菜种子可耐较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胁迫,高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可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题1 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03和Na2SO4的混合物,使之与250mL 1.00mol/L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了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2.33g沉淀,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ol/L盐酸可恰好中和.试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涉及碱金属的化学计算有其特色,计算中必须突出掌握以下四种解题思想和方法:1.混合物计算必讨论—讨论法;2.变化前后钠元素必守恒—守恒法;3.Na_2O_2与CO_2、H_2O(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增加为吸收的CO_2、H_2O与放出的O_2之间的质量差—差量法;  相似文献   

12.
以NaHCO_3和Na_2CO_3混合物中Na_2CO_3质量分数的求算为例设计各种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实验操作:在一个试管里盛3ml 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用一根长约20Cm的玻璃管向澄清的溶液里吹气,不一会儿,溶液变浑浊(因生成的Na_2CO_3难溶于酒精中),继续吹气,因有较多的Na_2CO_3,生成,则溶液呈白色凝胶状;在所得凝胶状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则凝胶状物质全部溶解(因  相似文献   

14.
例1 (2007年天津)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12g,将它放入98g20%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向此酸性溶液中加入80g10%的NaOH溶液,可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恰好完全中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事实1.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_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是BaSO_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工业上在用重晶石制钡的化合物时,是在BaSO_4固体中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并不断搅拌,待达到平衡后,静置,移走上层清液;再加入饱和的Na_2CO_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的BaSO_4转化为BaCO_3;最后加入盐酸,沉淀大部分都溶解了,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使澄清  相似文献   

16.
1.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例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_3和NaCl B.CaCO_3和K_2SO_4 C.HNO_3和KOH D.Ca(OH)_2和Na_2CO_3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是否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反应既满足反应物又满足生成物条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对于生成物来说,  相似文献   

17.
不仅从定量而且从变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过程、现象和实质,进行过量计算而设计的函数及其作图题,是融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函数知识于一炉的综合性新题型。现就此类题型的解法举例如下。 例1.取0.45mol NaOH、0.35mol Na_2CO_3和0.2mol NaHCO_3溶于水,在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地分三个阶段进行。设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摩,溶液中随盐酸的加入NaCl、Na_2CO_3、NaHCO_3的物  相似文献   

18.
【例1】把NaHCO3和Na2CO3&#183;10H2O的混合物4.5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浓度为0.4mol/L,如将原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各类反应的题设"陷阱"归纳浅析如下,旨在启迪思维,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分解反应类型例1将含有杂质Na_2CO_3的NaHCO_320g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分解后(提示:Na_2CO_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_3(?)Na_2CO_3 CO_2↑ H_2O),发现其质量减轻了6.2g.则原混合物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A、4% B、8% C、16% D、无答案错解分析多数同学认为,减轻的6.2g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忽略了加热条件下生成物水也是气体这一隐含的陷阱进行计算而错选D。  相似文献   

20.
一、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苛化法制烧碱基于如下可逆反应: Na_2CO_3+Ca(OH)→2NaOH+CaCO_3此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浓度和温度),会建立平衡,但不能达到终点。因为纯碱和烧碱都易溶于水,反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Ca(OH)_2和CaCO_2的溶解度。随着反应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