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坛上享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方言的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3.
罗庆云 《江汉学术》2011,(6):101-104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4.
清人王树枏的《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古代方言的辞书,在汉语方言学史和词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氏以声音通训诂,运用"因声求义"训诂原理进行字、词诠解的方法,在传统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部分俗语词,至今仍然活跃在贵州各地百姓的日常口语中,通过参照方言用例,考之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文献,一方面可帮助我们准确深入理解《红楼梦》旨意;同时亦可弥补字典辞书中对这类词语或释义有分歧、或训释不够切近文本语境、或印证材料不够充分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后人研究成果,对《诗经·豳风》产生的地域与周人早期 历史进行了分析,认为《豳风》产生的地域,除陕西彬县、旬邑外,还应包括甘肃陇东庆阳、 宁县一带  相似文献   

7.
泗州戏是皖北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剧种,是当地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拾棉花》是泗州戏的经典剧目,其中包含着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人文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通过对《拾棉花》唱段中皖皖北地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对泗州戏的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的认识,力求对泗州戏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皖北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在小戏《拾棉花》中的体现,最终得出泗州戏是深深扎根于皖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地方戏曲艺术,与皖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和具体实例来分析阎连科的方言表达,包括方言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对他塑造地域文化特色的作用及对他独特的审美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音的学习很容易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要掌握比较纯正的英语发音就有必要对本地方言及英语的语音系统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宜昌方言语音体系属性及英语标准发音体系的属性具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普通话、宜昌方言与英语发音可以分析宜昌方言对英语元音、辅音发音的影响。调查发现,宜昌地方方言与英语发音有明确的相关关系,普通话好的学生英语语音得分明显高于普通话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里的文学用语,完全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将其进行加工提炼,剔除口语中的糟粕,取其精华,使之成为成熟而丰富的文学语言。北京方言最显著特点,一个是它的含蓄性,另一个是它的生动性,它的作用之一是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炼,其二是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这些特点和作用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曹雪芹正是靠其生动、鲜活的语言功力,征服了无数如痴如醉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莫言文学作品《红高粱》富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东方言词汇,是传承和传播山东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传统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审美调节、审美共情、审美再现等美学翻译策略进行有机整合,对《红高粱》中山东方言词汇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呈现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方言翻译新范式,可有效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胡义成教授的《关中文脉》进行了述评。指出了文中的两处技术性失误。着重赞扬了该书成功地游走于地域文化学和人居科学之间,且不时言人未言或言人少言。该书上册倾力于破解关中人的“集体潜意识”特征,显示关中文脉“炎黄互补”“周秦互补”“汉唐互补”及“儒道互补”“儒法互补”等圆融的文化特征。下册为关中文化影响下的人居科学,它以周公“天哲学”为基点,具有重视生态环保和环境友好、体现中国人“绿色审美倾向”等特征。建议发挥风水思路并吸取国外当代成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技体系。胡教授不计较“学术贯通”费时费力而“经济效益”太差,不怕“坐冷板凳”,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吴学良的散文创作大多立足于贵州西部高原风光、历史风物、乡土风情等,善于从文化的角度去找寻本土地域文化的标识。以散文集《阳光穿透风的背影》的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景观文化和乡土地理文化视角为切入点,力图挖掘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延伸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方言词语是充实共同语语汇的重要来源,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应斟酌必要性,讲求准确性,遵守规范性,考虑可读性,注意协调性.铁凝小说<笨花>频频运用方言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营造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也有一些用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童琴 《江汉学术》2011,(6):98-100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的一个千古绝唱。《说文解字》引用了大量方言,为后人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方言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资料,然而这些成果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我们对《说文解字》引方言已做过的研究做一番梳理,总结成果和不足,以期时贤及后进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库提要》称兰茂《韵略易通》"尽变古法以就方音。"经考证,《韵略易通》收录的部分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或已不再使用,或仍在使用,但意义已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而在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频繁使用,其方言体现为既充分保留古语词特点、又存在较为明显的词义扩大的演变特点。这部分词汇的保存与研究,既揭示汉语发展规律,也较好地展示了早期云南方言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不仅影响着作家们的生活内容,也影响着作家们创作时的情感机制与美学追求,这必然导致不同区域的文学存在内在的差异性。毕飞宇作为里下河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其长篇小说《平原》便体现出了里下河地域文化对文本书写的影响,为毕飞宇的文学创作与里下河地域文化的共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20.
语言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本文以英语和汉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域因素对这两种语言词汇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