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文学批评正在向文化批评大规模位移,这种位移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而位移本身也具有合理性和现实价值。但不容忽视的是,文化批评的过度泛滥将会导致审美尺度的缺席,导致文学批评非文学化。只有以文学批评为目的,以文化批评为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批评参与文学批评的学术魅力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评出现于当代中国,它既是文学和美学进行知识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源自社会环境的深度改变.我国文化批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本土社会现象与文化现实的挑战,文化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员,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决然不同于审美批评.但是它们却无高低之分,而是互补的.文化批评既不是审美批评,也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学批评.就批评对象而言,它与文学批评具有相交性.文化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合理运用,取决于文学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呈现出泛文化、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批评主体的迷失;批评功能的弱化;基于文学文本的感悟的缺乏是文学批评的主要缺失。建立起文学批评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构筑一种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的双赢局面是文学批评的未来构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未单一地向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而是呈战国诸雄分割之态,其中尤以三类批评形态成鼎立之势,并由此构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文化批判与审美追求的统一的特点,使女性文学批评成为一种包容性广阔的开放体系,并且具有了中国的生存话语。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的边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觉。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的文化视觉是跨学科的开放性视觉,游弋于文本内外的内外兼修的视觉,具有实践性、政治性、批判性的参与性视觉。这一视觉的意义在于为文学批评开启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即:客观说的批评模式,实用说的批评模式,表现说的批评模式,模仿说的批评模式和文化批评的模式。整个文学批评在这五种批评模式中交替穿行,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其轨迹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化。五种模式各有得失,共同演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9.
在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占据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如何做文学批评是很难的。文学批评要想真正起到文化建设的作用,必须是求疵的而不是寻美的,是对话的而不是独白的,是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就儿童文学批评而言,寻找批评的新资源,坚持批评的品格和避免“伪命题”是当务之急。做到了以上几点,文学批评就会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就会在文学发展与和谐的文化生态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转向是从早期“文本批评”到后期兴起的“文化批评”。而在这一嬗变与突破中不可忽视的是解构主义理论所起到的继承与开拓作用。其强烈的否定与批判色彩,继承了解构思路,使具有多元性、跨学科视野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了主流和强势话语。这一转向不仅是文学史发展的自身规律的体现,而且是文本、文化、社会背景发生重大转折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言研究与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话语分析在20世纪西方文论、文学批评及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最终成为当今文学、文化批评和历史解读的最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展示了其与20世纪前期西方语言形式批评的关系。自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批评经历了一个从前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转变到后期关注“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从“五四”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社会政治视角到人性人情视角,再到审美视角,其后到文化视角的单维向多维的转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批评视角的转换提供了内在动力机制,“全球化”、“多元化”的视域和语境为批评视角转换提供了外部动力机制。文化批评的多维视角构成了批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具有理论建设和实践运作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 化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也是文学向外转的明证,有利于重新获取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不完全的社会历史批评,又不是完全脱离审美批评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文学文本作为形式分析的平台。但文化研究同时又解构了审美批评,其落脚点在政治批判。文化研究和审美批评既有迥然有异的区别,又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媒体与媒体价值观,认为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受制于传媒文化,是传媒文化操纵、策划的结果,因而具有某种价值导向性。媒体批评对传统批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文学批评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从媒体的价值观及媒体批评的基本特征、自身利弊中可以体现出媒体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往往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揭示来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尤其在我国现代历史的特殊背景环境下,其产生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在此期间主要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文化批评,即政治批评、认识论批评和主体论批评。  相似文献   

16.
媒体批评具有传统文学批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媒体批评对推进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激活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以及促使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统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刘安海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社会批评,美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产生到传播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三、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批评具有传统文学批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媒体批评对推进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激活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以及促使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批评"是以新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实现文学研究批判功能的一种新型批评形态。其强调对文学空间的文化解读,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文化政治的融合,其从文化身份角度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多维属性,并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角度和领域。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