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第269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法律拟制。应赋予和第263条的抢劫罪相同的法律效果,但对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以及前行为的范围等问题实务和理论界均还存在众多争议,笔者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应与普通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一致,但只处罚致人重伤和死亡后果的行为,前行为的范围应包括具有财产利益的特殊盗窃、诈骗、抢夺,转化型抢劫也存在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明确抢劫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的前提下,对抢劫罪罪与非罪的问题,从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之主观目的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判断;对抢劫罪客观行为作了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转化型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随着侵犯财产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转化型抢劫罪现象日益严重。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区分转化型抢劫罪与典型性抢劫罪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对犯罪分子正确定罪和量刑。  相似文献   

4.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在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对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明确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刑法学>有关理论,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即着重就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是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本文根据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论证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以及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对于准抢劫罪的“当场使用暴力”中的暴力性质和强度等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对暴力性质的界定,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等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对于暴力的强度。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与普通抢劫罪的暴力的强度相同。笔者按照刑法第269条属于目的犯的精神.对“暴力”的性质、强度、时间、主体以及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界定暴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公私财物或财产性利益才能成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少有学者论及。但这却是认定何种行为能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重要问题。一般刑法教科书论及的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很少能为在司法实践中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提供什么有益的帮助。有必要对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加别作更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事后抢劫罪又称转化型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各国刑法对事后抢劫罪的主体范围规定不一,将诈骗纳入事后抢劫罪的范畴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创新。对“当场”的正确理解是认定本罪的关键。盗窃、诈骗、抢夺后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并不必然构成事后抢劫罪。  相似文献   

9.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且性质十分严重的刑事犯罪。长期以来,由于抢劫罪发案率高,抢劫行为的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且法条的简明性要求致使法律难以对抢劫犯罪中的各种问题做出详细的描述,产生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关于抢劫罪行为方法方面的问题,争议颇多。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抢劫罪的正确定性。通过对《刑法》抢劫条文的解读,来对抢劫罪的行为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更为准确地界定抢劫罪。  相似文献   

10.
黄奕 《教育科学论坛》2007,(2):79-80,14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然而法律上对这种现实生活中常见且情形复杂的犯罪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抢劫罪的客体和对象做初步的探讨,以期促进法律教学中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抢劫罪作为一种多发且情形复杂的犯罪,在司法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对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如何理解与认定“入户抢劫”、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进行了明确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李今 《英语辅导》2014,(3):214-217
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是上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然而有关他的研究一直与其作品声誉不符。纵览50年来西方的衣修伍德研究历程,依然存在着对作家作品的种种偏见和谬误。不过明显可见,从最初切入作家身世和性格的传记研究,到从文本与社会历史关系入手的社会历史批评,再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综合研究,衣修伍德研究渐由平面趋向立体化,对其作品价值也由争议走向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深入归纳分析中外刑法学界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抢劫罪对象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本文认为,抢劫罪的对象应当包括财产性利益、违禁品和非法财物。而不动产应当排除在抢劫罪的对象之外。  相似文献   

14.
黄奕 《教育科学论坛》2007,(2B):79-80,14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然而法律上对这种现实生活中常见且情形复杂的犯罪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抢劫罪的客体和对象做初步的探讨,以期促进法律教学中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冒名顶替上学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该现象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冒名顶替类受教育权定性研究存在争议,冒名顶替法律责任追究依然扑朔迷离,受害者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抢劫罪既遂未遂的分析,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和辩证方法,并且必须联系抢劫罪客体的性质,从完成犯罪的角度进行统一认定。在抢劫罪中,只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或加重结果出现一样具备,即构成抢劫罪既遂。  相似文献   

17.
抢夺罪是介于抢劫罪与盗窃罪之间的一种罪。我国刑法规定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从抢夺罪与抢劫罪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异同来看,认为携带凶器抢夺与一般的抢夺犯罪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应将“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一个从重情节予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8.
邢雨 《辽宁高职学报》2005,7(1):130-132
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关于抢劫罪的认定和处理,如何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往往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文中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抢劫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孩子可以上到好的学校,接受的教育水平也是一流的,但是农村的孩子只是存在着可以上到学的水平,受教育的质量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虽然建立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展。如何要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着重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可取代的参考价值。这是因为后现代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进一步强大而不断彰显其生命力,再加上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成功,日益见证着马克思的幽灵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切都使得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幽灵必将长期指导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人类越发展,越能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