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单打技战术运用变化的经验进行分析,试图对新赛制下羽毛球单打技战术进行经验总结并洞悉羽毛球单打技战术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旧赛制羽毛球单打的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运动训练学以及羽毛球专项基本理论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理论总结。研究发现:规则变化导致单打比赛的节奏加快,抢攻成为普遍趋势,控制与反控制更加激烈,前场攻击性更强,后场控制性下压成为普遍趋势,新赛制下平均每回合的拍数有显著性增加,新赛制对运动员的多拍能力以及进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单打技战术运用变化的表象,试图解析羽毛球单打技战术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旧赛制羽毛球单打的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运动训练学以及羽毛球专项基本理论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理论总结.研究发现:规则变化导致前场攻击性更强,前场的控制与反控制更加激烈,后场控制性下压成为普遍趋势,规则变化导致竞赛节奏不断加快将是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象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统计法、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同时对双方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人的技战术打法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在不同技术使用频率上两人各有高低,但从整体效率和质量上来说林丹略占优势。指出双方技战术打法特点及优势与不足,可为双方及其他球员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6年,国际羽联对羽毛球赛制进行改革,推出21分制,每局的分数由15分改为21分。本文对羽毛球21分制的改革及其带来的变化和影响逐一探讨,并对21分制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力 《教师》2012,(18):125-125
新的21分制对旧赛制下形成的现代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新规则已实行五年多了,比赛时间缩短,比赛的观赏性和胜负的偶然性增加,这对进一步推动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李雪芮与8名国内外选手的8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李雪芮前场击球技术主要以挑、搓放、推为主,击球点抢得高且积极主动,占据着主动性,前场的击球路线斜线击球比例高于直线;中场击球技术主要以挡、抽、杀主,过渡时比较倾向于硬抽,线斜线击球比例高于直线,中场抽球时主要以抽斜线为主;后场击球技术主要以高球和吊球为主,头顶区反拍过渡的能力,后场的击球路线直线比例高于斜线;李雪芮的界内主动得分和失误送分都比较高,主要得分技术是杀、高吊、扑、勾,主要失分技术是高吊、高远、挑、挡、抽、杀;较多利用双打技术的平抽,网前两边的快速推压抢占主动或者挡远网,抓对方的推球打自己突击.  相似文献   

7.
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羽毛球是中国的强项之一,然而面临2008北京奥运会的挑战,必须迅速适应每球得分21分赛制的实战需要。中国队经历了2005年湖南益阳世界杯赛和2006年在成都举行的中英人寿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队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接受新赛制的挑战,在变革中改进技术,强化心理素质,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8.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比较方便的运动,只要一块较平整的场地、羽毛球及一副球拍就可进行运动。然而这一运动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要想真正打好羽毛球一定要了解其训练技巧和战术,并严格遵守注意事项。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羽毛球训练的战术策略,以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中,体能要求高低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因为比赛中某个方面发生了改变,就说比赛对体能的要求提高或降低了.21分赛制相对于原来的15分赛制来说,在比赛时间上确实短了不少,但由此就说对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降低了,这似乎有点武断.我们知道,新赛制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及心理等各方面都比旧赛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女子单项比赛在新旧赛制中时间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了统计分析,林丹以总比分2:1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获得冠军,实现了职业生涯奥运会、世锦赛、全英赛、苏杯、汤杯、亚锦赛、世界杯和亚运会的超级全满贯.第一局,林丹21:13获胜;第二局,李宗伟21:15获胜;第三局,林丹21:10获胜.林丹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大赛经验丰富,击球落点与路线变化多端,回球精准,令李宗伟难以控制场上节奏,且以往已有19次交锋中,林丹13胜6负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21分每球得分制在羽毛球比赛中试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把羽毛球运动推向普及,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同时新赛制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赛制的挑战,在变革中要改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强化心理素质.本文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在新赛制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影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调整的对策,为羽毛球运动员获得最佳状态参加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龚成太 《考试周刊》2011,(85):145-146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就“21分制”对羽毛球男双技战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新赛制后明显缩短水平,接近运动员之间比赛的时间,比赛的节奏加快;发接发抢的趋势得以推进,后场采用先下压控制的打法得以凸显,网前和平抽挡技术更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冯赣梅 《考试周刊》2009,(44):148-149
2005年11月25日,国际羽联决定试行21分每球得分制.这是一个全新的赛制,各国的教练和队员心里都没底。新赛制改变了各国几代人对羽毛球探索的规律,使原本有优势的羽坛各队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大部分教练并不希望改变规则,毕竟羽毛球多年形成的独有传统与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中国、印尼、丹麦等羽坛劲旅都持反对态度,而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却举双手赞成,因为新赛制让他们看到了赢球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并对双方各场区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得失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人在比赛中多数是采用通过重点控制网前为后场创造进攻机会的技战术打法.利用前场和后场技术向对方发起攻击是双方得分的主要手段,但更多的是靠对手出现失误来得分的,尤其是李宗伟的失误较多.指出了双方技战术打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7,(18)
文章通过录像分析、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王适娴在2011年的国际重大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采集,共计四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该运动员的技战打法主要为拉吊突击,王适娴网前的正手变化与反手的变化不大,主要体现在网前的挑球使用得多。在中场反手接杀球成功率高于正手,但接杀球的防守能力较强。而后场主要以高球和吊球为主,但出球线路变化不大主要以直线为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之间近两年共19场46局比赛中前三拍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软件将统计获得的具体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其技战术运用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中,发球区域的不同与比赛每回合的得失分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接发球技术的使用频次和第三拍击球技术的使用效果与每回合比赛得失分之间具有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43):127-128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72018年5场世界女双决赛前三拍的使用情况统计与分析。结论:中外女双运动员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前场的1号和5号区。外国女双运动员后场发球概率比中国运动员多。中国女双运动员接发球主要为推、搓放、拨。外国运动员接发技术主要为拨、推、挑。中国女双运动员接发球失误率高于外国女双运动员,得分率比外国运动员要低。中外女双运动员第三拍技术主要为抽球。中国选手第三拍进攻下压的概率高于外国选手,失误率明显低于外国选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44):136-137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2017年男双、女双、混双15场国际羽毛球决赛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结论: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无论是男双、女双还是混双,主要以网前小球为主。前场1区的球最多,其次是5区,后场4区的球最多。在发球区域上男双、女双、混双没有显著差异。男双发球失误中,发球过腰的次数最多,女双发球下网次数最多,混双发球不到位最多。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应该在注重发球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发球落点的变化,增加对手接发球的压力。双打运动员应该加强发球的练习,减少发球失误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世界优秀直、横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进行三段评估指标对比分析,揭示直拍、横拍的技战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雪 《考试周刊》2012,(23):12-14
作者通过对原《德语教程》及在其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当代大学德语》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了解了现在中国高校基础德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己在大学中使用老教材的经历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的体会,认为教师应提高对新教材的整体认识,以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