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2003年秋季开始,北镇市进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阶段,现在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三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感到,在这个时期,制度建设最为关键,必须依靠制度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2.
3.
4.
《西宁教研》2002,(3):1-1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4月28日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陈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吴怡 《湖南教育》2003,(4):36-37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调和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恰当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过多地受科学世界的支配,并且严重地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造成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分离。人们对科学的探究也只是为探究而探究,这使得课程体系成了“唯科学主义”的传播者。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原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则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集中体现教育思想理念的载体,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和推广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先实验,后推广,有计划地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在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今年启动了自治区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确定了16个旗县市区作为自治区级课改实验区。今秋,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各有6万多名学生使用新教材,占同年级学生人数的20%左右。20…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稳步进入试点试验阶段,表现出与以往课程改革显著不同的特征,即以“寻求平衡与和谐”为主线,试图在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各种相对矛盾的课程理论与改革实践之间尽可能地寻找适宜的位置,以构筑符合中国特色的最佳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8.
9.
《教育情报参考》2005,(4):11-11
一些教育专家和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分析如下几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课程结构伯多样化,课程管理的均权化,课程评价的多元化。课程改革节奏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结构存在的利弊,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构想,改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结构有利于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基础教育健康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主要谈了农村课程改革实验中面临的七种困感,旨在引导大家去关注、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以推动农村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放更多的课程权利给地方和学校,而且新课程变化大,实施起来颇为不易,使得整个课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当地教育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构成了我国教育行政体系的重要一级,我国这样一次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其如何认定、履行自己的权责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2003年秋季开始,我市又有占全市中小学生同年级总数62%的学生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两批实验区学生达到全市小学、初中的80%;2004年秋季开始,我市全部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