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红花笑了     
王晓蕾 《早期教育》2005,(12):40-40
每次打预防针。总有一些孩子哭哭喊喊,老师们虽急得满头大汗。可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怎么办呢?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小红花,何不借助小红花效应。激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打针呢?于是。在打针前。我先奖励每个孩子一朵小红花,并告诉孩子:“打针时。如果谁勇敢,不哭。他的小红花就会笑;如果谁哭了,他的小红花就会和他一起哭。”令我高兴的是:每个孩子在打完针后都会迅速跑到我面前。神气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2.
照镜子     
目的:培养模仿能力及反应能力。方法:妈妈伴唱并任裁判,用门框作为镜子,爸爸和孩子门里门外相对而站,边唱歌词边表演出“哭”和“笑”的表情。唱到第二三遍时,妈妈即兴改变唱词,如“我敲他也敲,我打他也打,咚咚咚,哐哐哐,大家笑哈哈。”爸爸变换动作,让孩子迅速模仿出来。年龄小的孩子只要能跟着爸爸做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动作很准确。五六岁的孩子可要求面对面模仿洗脸、梳头、穿衣服等动作。  相似文献   

3.
父爱     
当雨季来临时,许多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幻化成最难忘的瞬间,在梦醒的清晨,领略人间最深刻的爱。——题记雨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无边无际。“爸,我去同学家看录像,晚些回来。”我边换鞋子边说。父亲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眼睛始终盯着报纸,眉头皱了一下,随后从嘴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嗯”。我知道,这表示他已经答应了。从小到大,他都是这样。别人的孩子去上学,大人都会嘱咐再三或者陪孩子一起上学,可父亲从来只会沉闷地发出“嗯”。他从来不愿意多看我一眼。他从来不关心我!我心里这样想着。同学家的录像很好看,很快…  相似文献   

4.
女儿小时候遇到麻烦时,我常喜欢和她做一种“提问——回答”的游戏。常常是妈妈很大声地提问“:选择快乐还是选择不快乐?”女儿更大声地回答“:选择快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年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性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出生后,我就在考虑,女儿将来在处境艰难的时候,如果她能懂得选择快乐,就能笑看人生,继续愉悦地生活。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选择快乐”。孩子你别哭孩子嘛,哪有不哭的,只不过是爱哭、不爱哭,好哭、不好哭的区别而已。女儿满月后,我和她转移阵地,来到农村的奶奶家(我和先生两地分居)。由…  相似文献   

5.
微笑的魔力     
我班的隋旭东小朋友,每天早晨入园,在和妈妈分别时,就咧嘴哭起来,妈妈也是眼泪汪汪地一步一回头地离去;到了下午离园,家长来接时,隋旭东一见到妈妈又咧嘴哭起来,好像在幼儿园里受了很大的委屈似的。我想,孩子这种不好的习惯得尽快帮他改正。于是,早晨当隋旭东被妈妈抱着送进园门时,我就立刻微笑着迎上去说:“隋旭东是个乖孩子,今天这么高兴,来,老师帮你找位子去,快跟妈妈说再见!”我牵着他的小手,抚摸着他的头,边走边说:“孩子不哭,把眼睛哭坏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老师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今天你不哭,老师真高兴。”说着在他的小脸蛋儿上亲吻…  相似文献   

6.
清晨入园,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紧紧抓住大人的衣襟,哭着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急着上班,一把扯下孩子的手,“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孩子虽然勉强止住了哭声,但他的眼泪还在流。 游戏时,明明一不小心撞到了玲玲,玲玲大哭起来、明明连忙把她扶起来,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但玲玲还在哭。明明理直气壮地说:“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哭什么?再哭,我就告老师去。”玲玲的哭声比刚才小了些,但她仍在抽泣。 上述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哭声。哭,是孩子…  相似文献   

7.
再哭一会儿     
早晨来园时,满脸泪水的豪豪在我的劝说下好不容易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但还是一个劲地哭泣。我轻轻地为他拭去泪水,说:“豪豪,下午妈妈就会来接你,你不要着急,别哭了。”尽管我好话说尽,但还是无济于事。我想起孩子的焦虑情绪是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发泄的,一味地劝说“不要哭,不要哭”,他们只会哭得更加厉害。如果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合适的方式来发泄,过后他们就会平静下来。于是,我对他说:“豪豪,你是想妈妈才哭的,是吧?”他马上点点头。接着,我又帮他擦眼泪,说:“你觉得哭出来舒服一点是吗?”他又点点头。“你想哭就再哭一会儿吧!等你哭完了,…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时,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跌倒了,孩子会疼的,疼了,难道不可以哭吗?”我反问他。朋友闻听,一下子怔住了。朋友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爱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9.
小孩哭着来找妈妈。“怎么了,孩子?”“爸爸不小心,砖头砸着他自己的手指头了。”“你哭什么?”“因为我刚才笑了……”——英国笑话  相似文献   

10.
琦君 《新读写》2008,(4):38-39
近日,我学《泪珠与珍珠》,文中有这样—段话: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如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相似文献   

11.
我是刚来这个世界报到的小成员,不过早在十月前就申请注册了。嗯,你还认为我只知道睡、哭和能吃奶?不瞒你说,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哭”是表现生命活力的最直接宣言。现在我就跟你说说——  相似文献   

12.
答父母问     
男孩爱哭怎么办湖州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儿子5岁了,有个让人厌烦的毛病——爱哭。不答应他的要求要哭,说他几句也哭,他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好也会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答:男孩子爱哭,会使人觉得缺乏男子汉的气概,软弱无能,容易被人笑话。但实际上,孩子爱哭,应考虑教育方法的问题。有的孩子当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或要求遭到拒绝后,就用“哭”表示不满和反抗,甚至以此要挟成人。成人也往往会怕孩子哭闹而迁就孩子。另外,成人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娇惯,也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成人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遇到困难、委屈时,就用“哭”向成人求助。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14.
“哇!”一个女孩子哭了起来,我连忙问怎么回事。“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打了我一拳。”女孩哭着告诉我。“我爸说了,‘谁打你,你就打谁’,她碰我,我就打她。”打人的男孩振振有词。“你爸爸真是这样说的?”我又问。“就是!”回答得是那么肯定。 离园时,我问这位家长是否有这回事,他说“是的”,他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将来孩子长大了才能立足社会”。他的想法既令我震惊,又令我深思。震惊的是,他的孩子在班上早已是无组织无纪律,总是惹事生非的了,做父亲的还这样教育他!令我深思的是,近年来,用  相似文献   

15.
“爸爸,隔壁的小刚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让他赔,他不赔!”明明哭着对爸爸说。爸爸停下工作,扭头看着儿子,问:“是小刚弄环的?”“嗯!”“既然他不赔,就算了嘛。”爸爸想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可是爸爸,弄坏别人东西要赔,这是你说的呀。”  相似文献   

16.
做儿子的在慢慢长大,父亲却仿佛变小了。从前,父亲指派我时,我总是“嗯、呀、噢”地答应着;现在,我向父亲建议时,他也只是“嗯、呀、噢”地答应着。我不知道,我们父子到底怎么了。出门在外,我经常挂念的是母亲,却很少想到父亲,有一回突然想到他时,却意识到对他的不公。我私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别人面前有说有笑,一见到父亲就不言不语了呢?作为他的儿子,却不能给他带去欢笑,难道我只会向他伸手要钱?仿佛养活我是他必须执行的义务。母亲经常对我念叨说,你爸没有什么本事,只能让你跟着受罪。我听了并不在意,似乎母亲说得有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宝宝哭了,对他怒目而视或用巴掌打他,往往能止住他的哭。但更多的妈妈似乎对孩子的哭声听而不闻,只是拍着孩子说:“好宝宝是不喜欢哭的,我家宝宝就是不哭,真是个好宝宝”! 这并不是“哄骗”,而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由此我联想到——前几年报载,吉林省某重点中学一位慢班的教师在快班优秀生举行数学竞赛的同时,她竟认真地向学生宣布:我们全班也开展数学竞赛,比赛课本上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是老师哭了     
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祖母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祖母。他想要什么时,不是哭就是闹。直到第一天上学他才离开祖母的怀抱。约翰放学回家了,奶奶在门口接他并问道:“学校怎么样?你过得好吗?哭了没有?”“哭?”约翰说,“不,我没哭,是老师哭  相似文献   

19.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在节目里问一名小朋友:“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开飞机!”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燃料没有了,飞机上只剩下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穿上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没想到,现场的笑声却把孩子弄哭了。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出人意料:“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因此,不管赞同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先弄懂对方的意思,听别人把话说完——这就是…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我到校医院去打针,遇上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领着一个孩子也去打针。老师拉着那孩子的手走进注射室,亲切地说:“龙龙是个男子汉,是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疼,打针不哭。”尽管那孩子的脸上充满着惊慌、惧怕的神色,但嘴里不停地说着:“龙龙不怕疼,龙龙打针不哭……”俨然是个“小男子汉”!打针时,那孩子虽然微微地咧着嘴,眼睛里含着泪花,但他还是强忍住了,始终没有哭出声来,眼泪也没有掉下来。龙龙一离开注射室,那护士就笑着对我说:/“这孩子真逗!上午,他妈妈带他来打针时,他死活不肯来,他妈妈连拉带拽,好不容易把他拖到注射室。一到注射室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