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和使用的是模糊语言,明确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对增大语言的内在信息,达到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文学写作中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口语交际和文章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语言表情达意,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本文仅从模糊语言的包孕性、动态性和双重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苏联波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6):36-37,50
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出发,对模糊语言的精确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与精确性相对立的一种客观实在,是人类有效地进行交际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语言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模糊语言在承载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模糊语言不同于歧义、含糊,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遵循“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征之一.本文探讨了语言的模糊与精确,探究了模糊语言存在的根源,并分析了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六个特征,即含蓄性、简约性、包孕性、概括性、动态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考试周刊》2008,(19):213-214
本文先论述了作为人类自然语言客观属性的模糊性,及其在语义上的突出体现--语义模糊性,然后进一步讨论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义.本文的中心是讨论模糊语义在作为法律语言一部分的讯问语言中的存在情况,及其所能起到的四种主要功用:造成错觉、促其交待、深挖余罪:减少刺激、缓解时立;鼓励招供、防止诱供;挫败反审讯伎俩、保护我方.警察讯问中,对模糊语义的合理利用是尽快实现侦查破案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语言属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模糊造就了荚语修辞格.语言的模糊可以达到最佳的表速效果,最佳修辞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含蓄言语的重要手段.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模糊语义分为相对的动态模糊语义和静态模糊语义。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对模糊语义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语境对动态模糊语义极为重要 ,动态模糊语义的研究有助于静态模糊语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歧义格式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歧义格式。歧义的数量与限制条件的数量成正比。真正的歧义格式存在于语义层面,可以用语义风格模式表示并用语义特征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王莉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24-126
一个语言符号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就会出现歧义或语义模糊现象。广义上来说,语义模糊包含了歧义现象。但两也存在区别:歧义是孤立地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时产生的,借助语境很快便消失;而模糊现象是语言符号内在的语义不清晰和不明确所造成的,是语言的内在特征,有语境也不一定能消除。  相似文献   

11.
简介国内外模糊语义学的发展概况,阐述了词语、上下文及背景知识的模糊意义,强调阅读理解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学提出了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也是语言的特性之一,同时形成了模糊语言的四种类型语言学概念。这种语言学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语言的社会属性特征—语用学的领域探索而获得的。其主要研究是人们的交际语言。模糊语言在交际中常常会引起歧义,因为它具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而表层和深层的含义可能出现许多种释义思路。文章用实例分析了模糊语言的释义思路及语用效果。因此模糊语言的研究,我认为更多应该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也许会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N1+"与/及"+N2+V这种同形多义句式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1.句子的歧义:使用者主观上确定N1和N2关系,句中"与/及"的意义是确定的,只是由于各种限制,暂时无法判断而已。对于此类的"与/及"可利用语境消除句子歧义,判断"与/及"的词性;2.语词的模糊现象:使用者只是对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形成概念,主观上不确定N1和N2关系,只知道可以采用N1+"与/及"+N2+V这个句式,但是没有明晰地辨别其中的"与/及"究竟是并列连词还是介词时。对于此类的"与/及"可用语义框架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它在整个语义框架中的作用,而不拘泥于词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N1+与/及+N2+V这种同形多义句式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1.句子的歧义:使用者主观上确定N1和N2关系,句中与/及的意义是确定的,只是由于各种限制,暂时无法判断而已。对于此类的与/及可利用语境消除句子歧义,判断与/及的词性;2.语词的模糊现象:使用者只是对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形成概念,主观上不确定N1和N2关系,只知道可以采用N1+与/及+N2+V这个句式,但是没有明晰地辨别其中的与/及究竟是并列连词还是介词时。对于此类的与/及可用语义框架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它在整个语义框架中的作用,而不拘泥于词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设计”的概念是多义的,说明这个领域的广阔性。设计是一种化活动;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设计是一种对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设计的多义使设计语义呈现出不定性、模糊性,概括性和暗示性的特征。运用模糊语义的逻辑证实设计的意义,通过推理,演绎得到设计语言的命题和语义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模糊语义分为相对的动态模糊语义和静态模糊语义。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对模糊语义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语境对动态模糊语义极为重要,动态模糊语义的研究有助于静态模糊语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何自然关于语用含糊的论述开启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界也不乏对语用模糊和语义模糊的对比研究。本文在俞东明,李秋梅,林波等学者基础上,旨在对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及它们的区分方法作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而广告中的模糊语更是层出不穷。模糊语义在广告中如得以恰当运用会大放光彩,但要摒弃其负面非法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自然语言具有语义模糊性。二值逻辑与三值逻辑对命题语义处理是不足的。以札德"模糊集合论"为理论基础的模糊语义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模糊语词语义真值多样性和渐进性的全新观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