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奥运浅议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分3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奥运的形成和发展;作者从3个方面来阐述: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沿革;运动技术与相关的场地器材服装的变化;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第二部分介绍悉尼奥运会的一些高新技术;最后展望2008年奥运会的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生产自行车已有悠久的历史,自行车行销全球,其国内自行车总数也相当可观。因而由自行车发展起来的运动项目,如骑自行车旅行、自行车球运动、自行车花样滑冰等等,极受群众欢迎。自行车场地竞速比赛也是英国自行车运动中的一个变项项目。由于它不需特殊的器材、场地,虽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冰壶运动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冰壶运动的项目技术特点、对年龄的要求、场地及器材要求等是其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同时,人才培养方式、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场地数量与质量不足、教练员水平不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1,(2):13-15
为探究桂中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风险管理现状,建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风险管理体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人员风险和场地器材风险两方面着手,对桂中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人员风险多为学生相互打闹、活动不充分、未穿运动装受伤,教师为理论不足、课前未检查器材造成的运动事故;器材风险多为器材不达标造成,提出加强体育课堂管理、加强场地器材财政投入、为教师及学生购买保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对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存在缺少健康向上的消费理念和运动观念、缺乏专业场地和专业人才、缺少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相关交流平台的问题.提出更新传统观念,推广山地自行车运动大众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商业运作,不断提高竞技能力与办赛水平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扩大山地自行车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空间,提高项目参与人群基数,促进我国山地车运动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洪伟 《精武》2012,(18):21-21,23
近年来舌行车运动发展迅速,随着自行车计时赛被列入各种比赛项目,我国的酋行车计时赛成绩有了不断的刷新,本文分析了自行车男子1000米计时赛的现状,从专项理论认识和技术训练两个方面来分析场地酋行车计时赛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曲训练策略来提高比赛成绩,让这项运动在科学的帮助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在多年从事气排球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首创的气排球技术规则与场地器材的创新变化、技战术运用中的创新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创新价值,提出我国气排球运动进一步加快推广普及的发展策略.气排球运动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小型化、轻便型的新型排球.我国首创的气排球运动是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史的重要创新与贡献,具有很高的竞技健身性与娱乐观赏价值,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金属竿撑竿跳高插穴起跳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张成功撑竿跳高运动的普及率在我国比较低,作为运动竞技比赛,尼龙竿以它本身的优势,已彻底淘汰了金属撑竿。但在我国由于受器材、场地条件、以及运动员专项素质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在基层中还不能普及尼龙竿技术,这就造成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乒乓球运动的核心,乒乓球赛场一直是乒乓球视觉展示的焦点。本文从体育场地视觉角度论及了乒乓球场地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衍变、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借鉴视觉革命在体育比赛的特殊作用及运用,探讨了乒乓球运动传播的困境及乒乓球视觉转向的科技动因,并从微观视角就我国乒乓球器材生产商红双喜公司近10年来乒乓球场地器材的变革为例,对乒乓球场地的视觉革命与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角度透析,理顺二者互为动因的关系,提出了未来乒乓球运动场地的视觉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跨项选材是我国推进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备战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上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发展经历了"无序化"和"规模化"两个阶段。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规模化跨项选材的经验表明:传统选材依旧是运动员成才的主要途径,跨项选材是传统选材的有益补充;跨项选材是运动员成才的关键环节,长期培养和全面保障的意义深远;现有的跨项以赛艇、自行车和跆拳道等夏奥项目以及俯式冰橇等冬奥项目为主。从短期备战角度来看,我国要遴选适合跨项的运动项目,加强备战保障工作,提高运动员成才效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深化竞赛改革,进一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体育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体育管理带来的影响与机遇,以及我国体育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用动态发展联系的观点来正视我国体育管理,给体育人才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期为我国体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社会体育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以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把社会体育方向向前推进。发展社会体育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在业余时间进行,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群众性的娱乐体育活动,能扩大体育人口,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丰富广大群众的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感情,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或因职业养成的生理缺陷和机能障碍。提出跑走交替、骑车、登楼梯、慢跑、快走等多种全民健身运动途径,并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应注意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等问题,以期为实现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体育消费、管理体制、体育产业结构等角度, 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研究, 讨论分析了目前福建省体育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作了全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峡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实践出发,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阐释,并从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学籍、训练和日常管理四个方面对其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项目选择、赛制、教练员队伍建设及后勤科研保障等难点问题,以期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背景和它所具有的优势,指出了目前高校在体育产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成立体育经济实体,优先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马太效应及其应用,认为体育赛事品牌的传播也遵循马太效应的规律,基于马太效应尝试提出了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路径:培育体育赛事的相对优势;加强体育赛事的危机管理;创建体育赛事的差异化;优化体育赛事的观众体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陵山片区现有的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前人关于体育社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现存的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机构、活动组织、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在武陵山片区体育社团取得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缺乏较好的独立自主性,内部机构建设和管理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欠缺,决策形式较单一,社团建设与管理仍需向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等问题。针对武陵山片区体育社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更好的为武陵山片区的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分析,针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有机结合形式,提出合理建议,对构建两者和谐发展的管理机制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挖掘学校体育的潜在优势,使其在社区体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使二者双项参与、互惠互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是体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途径之一。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生态使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划构成为了可能,其本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区域社会,具有一般社会的结构和特征。从经济、文化和资源管理3个核心要素研究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社会结构,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形态上,应大力倡导绿色可持续经济模式,体育生态旅游是实现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层面上,应进行积极的重构,尊重当地人的自由选择,并借助外部力量使文化得以进化;在资源管理上,应遵循"无为而治"的资源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