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语文学习方法中的熟读与背诵湖北省黄梅县大古中学洪仕元《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刊载的马智强先生《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中的“语文学习方法应以熟读背诵为主”一说,找十分赞同。现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择取马先生这一观点略陈管见,与...  相似文献   

2.
两种“范式危机”论与怎样看待西方经济学梓中摘编《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的吴易风教授《两种“范式危机”论》,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崔之元先生《西方经济理试的还式危机——目樊纲先生商榷)和我国学嵩樊纲先生(“万联范式”批判)两篇文章中提出的两种“...  相似文献   

3.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邓晓芒郭齐勇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的《评所谓“新批判主义”》一文中,对我和周晓明等四人在该学报1996年第5期的一组有关“新保守主义”的文章提出了反驳。与郭先生文章同时发表的还...  相似文献   

4.
《中史参》:全方位关注历史教改——从台湾《清华历史教学》“编者按”说起●任鹏杰李江明●本刊1996年第1~2期所载冯一下先生《普通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述评》一文,被台湾清华大学《清华历史教学》1997年第7期全文转载,该刊执行编辑陈冠华先生为此撰写了长篇...  相似文献   

5.
寻找这个“点”朱光烈一、“轮回”的历史与“轮回”的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开出了《关于“新保守主义”的讨论》专栏,共发表四位先生的大作。对于“新保守主义”,周晓明先生以“尚和”、“非今”和“从古”加以描述;昌切先生认为“新保守主义”具...  相似文献   

6.
1989年,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出生后具有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受教育权、不受剥削和虐待等各种权利,不受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信仰、政治主张等影响。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开宗明义:“40多年前世界各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在宣言“第三条,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中明确提出了实践人人平等原则的五项具体要求。受教育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侧目”怎解等三则———与杨宝生、玉荣杰等商榷浙江/张圣春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杨宝生先生《〈口技〉注释献疑五则》(《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2期)一文认为:从“侧目”的语法结构来看,“侧”是修饰“目”的;...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第七章开头有“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俞如鹏先生在《举人船到是何日》(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7期)中写道: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应为第二天,即1911年1...  相似文献   

9.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0.
高培权先生发表于《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上的《“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  相似文献   

11.
“干支”纪年最简便的推算方法河北/王荣杰1996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第30题是考文化常识的题目,其中第4小题考的是“干支”纪年法的推算。考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丢了分。1996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介绍了天津章甫先生的推算方法,虽然明白,但太繁琐,学生...  相似文献   

12.
庞文在《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0期上撰文论述残疾人教育公正的具体原则。 1.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很多,诸如生命权、自由权、获得社会保险权、参与公共事务权等等。受教育权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调公先生为胡山源老人写的第一篇文章《记山源先生》,刊在《文教资料》1984年第6期(该刊首次编发“胡山源专栏”)。胡老于1988年元旦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调公先生的《胡山源先生周年祭》登在1989年1月对日的《扬子晚报》“繁星”,是年第4期《文教资料》又在“胡山源专栏”上重登。两篇文章,读者对象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师情和友情。调公先生是山源老人的晚辈,笔者是调公先生的晚辈,诵读两文,我感到:有些人经常相处,往后也就无所谓了,而另一些人一旦与之接触便终生难忘,兴趣爱好、人格力量的吸引,影响到自己…  相似文献   

14.
王忠贤 《语文学习》2010,(7):119-120
读了郑义广先生《“后序”正解》(《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后,笔者觉得文中有些观点,大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关于东港市实验小学的“韵语教学”改革,本刊曾先后以《情系龙头山》(《辽宁教育》1991年第5期)、《又一片辉煌》(《辽宁教育》1994年第9期)、《“韵语识字”缘何速度快效果好理论探源》(《辽宁教育》1996年第5期)为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  相似文献   

16.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17.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18.
读完西渡先生的文章《语文课需要文学思维》(《语文学习》2010年第2期),我想就“泉香而酒洌”一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一篇谈“常见文言句式”的短文,对疑问句作了介绍。细考之,则显粗疏,且多有不当之处。黄德焘先生的《这些疑问句用什么方式表示疑问》(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9期),对短文的纰漏作了初步辨正。然而无论是知识短文,还是黄先生的文章,都还...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