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瑜 《山东教育》2007,(3):30-30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的课堂上,浙江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在开课后的第一个环节便设置了听写。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把不确定的目光投向了从容的他。10秒,20秒……学生写下一个词,两个词……当学生写下一组词语时,听课的老师放松了表情,却握紧了手中的笔,快速地记录着。  相似文献   

2.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3.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读了课文有哪些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开始自由读文,教师同时播放轻音乐;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思考得也很专心,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说给自己听听,一边说说,一边改改,组织好语言。 (生自言自语,说、思、改相结合)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课文的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生开始讨论交流,协作学习,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全班同学听?想说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贝多芬真了不起,无意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5.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6.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7.
8.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9.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入境”,以领略作者所叙之事,所描之景,所抒之情,所寓之意?这里试举两篇课例的片断,加以评析。《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学生读到陈赓发现“牛膝骨”后] 师:课文说“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生甲:起先陈赓看见小鬼鼓鼓的干粮袋,还以为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幸听到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何义田老师的《月光曲》。课堂上,何老师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的教学方法,让我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师: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已夜深人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走近茅屋)师:他为什么不再散步,而走近茅屋呢?生:因为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就走进茅屋了?他当…  相似文献   

12.
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分别于2006年10月、11月在太原和武汉进行,赛中优秀课例精彩纷呈,现采撷一等奖的部分教学片断与广大教师一起品评,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二)通读全文,学用生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三)解决课后第一道思考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字后 ,黑板上保留了以下板书 :海洋雨点江河小溪池塘)师 :(出示“雨点下落池塘图”;手指池塘)这是什么?生 :(齐声)池塘。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呀?生 :小池塘。师 :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的?生 :雨点躺在池塘里睡觉 ,头靠近池塘的那边 ,脚靠近池塘的这边 ,从这里可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笑声)(师相机板书“睡觉”)师 :瞧雨点的样儿 ,睡得好舒服呀!他怎么一点也不担心池塘里的水会把他冲走呢?生 :因为池塘太小了 ,它里面的水不会流动的。生 :有时可能有点儿晃动。生 :有点儿晃动 ,雨点会睡得更香。师 :为什么?生 :雨点跟我阿姨家…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1 .指名读第4小节。思考 :为什么说是一幅瑞雪兆丰年的喜人图画?2 .呈现训练点 :“今冬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1)自由练读这句话。自己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2)小组讨论这句话的意思。(3)开展“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师 :同学们 ,你们对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向这位小博士发问 ,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 ,看谁能问倒他。(4)出示四幅联想图画帮助理解。第一幅 :麦苗在厚厚的雪被子下做着快乐的梦(配上优美的音乐)。第二幅 :大雪融化 ,麦苗快活地喝着水(配上喝水的声音)。第三幅 :春天到了 ,麦苗长…  相似文献   

16.
17.
自从程少堂老师(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在2001年上半年正式提出了“语文味儿”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语文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9.
【缘由聚焦】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解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语文这一门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一是肢解文本,使完整的文本支离破碎,犹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完整性。二是浅尝辄止,将解读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忽视了文章的艺术性、内隐性。三是脱离文本,将课外大量的所谓相关知识引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才能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课呢?于老师《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三点经验:一是摒弃烦琐分析,突出重点、难点;二是激发读书兴趣,当堂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