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教工》2008,(4):32-34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中国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从2004年起,包括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取消行政级别等改革已经在江苏、广东等省市区陆续启动。进入2005年,各地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如果把前几年以试点为主的事业单位改革比作“试水”的话,现在则已经进入“过河”阶段,步入了“深水区”。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问题始终是这一改革进程中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变身份管理为合同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按行政级别分  相似文献   

3.
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短视的观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校的行政级别是高校社会地位和教育地位的体现,作为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只是一种政治地位的体现,并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与高校内部行政化没有直接联系.高校行政级别是高校学术发展的保护伞,是国家政治智慧的体现.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无视中国国情、降低教育地位的短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本刊讯(特约记者李浩)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y关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意见提出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5.
〔话题简介〕
  最近,山东省青岛市出台了《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学校现任干部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新设立的中小学机构不再确定机构规格。取消中小学干部行政级别的同时,建立校长职级管理制度,即将校长职级序列分为特级校
  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初级校长等4级10档。下一步,青岛市将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索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相似文献   

7.
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宗旨是维护公共利益,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公共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一要建立公共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二要推行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三要综合配套。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倾向导致高校学术权力受到侵害,"去行政化"也成为各方的共识。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并非取消高校的行政机构,也不是简单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化"倾向主要由于高校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在隶属关系、办学经费以及各类专项经费上对政府有严重依赖,导致高校不得不"行政化"以获取更多资源。而要改革高校目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倾向,必须由政府推动,改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探索高校资源保障体系,逐步摆脱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化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各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它是历史的产物,已经影响到大学的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师生关系、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演变为体制顽疾,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绊脚石.高校行政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高等院校行政级别化、机构设置上级对口化、高校管理行政科层化、学术管理教师边缘化.导致高校行政化的根本原因是官本位的历史文化环境、办学资源的行政控制权和办学决策的行政操办.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而应全局考虑、整体设计、逐步推进、双管齐下.核心问题是理清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央政府的机构改组 在1996年桥本内阁提出的六大改革政策中,行政改革就被列为重要的改革项目之一。1998年主要以“行政改革会议最终报告”为基础的“中央省厅(等)改革法”在国会审议通过,这一法律不仅为全方位的行政制度改革的展开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明确规定了行政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改革措施,是一部指导行政改革的重要文件。在这一法律的指导下,日本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稳步扎实地推进了以中央政府的机构改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制度改革。2001年1月,日本中央政府的机构改组得以最终完成,新的政府体制正式启动。原来的1府22个省厅被综合改编成1府1委12省厅。  相似文献   

11.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由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对于财政全额核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理论上讲,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二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不完全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的对策建议,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研机构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教研机构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独立性与专业性被弱化,教研职能削弱;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全落实,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部分教研员在岗不在位,实际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短缺;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教研员工作积极性较低。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促进教研机构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行政部门联系,建立协商沟通机制;教研机构创新工作思路,多渠道、多方式解决教研员编制不足问题;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研机构都要建章立制,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要改革现行种类庞杂的事业单位首先必须进行分类。实践中,代表性的分类模式有广东、深圳、山西等地几种模式。未来改革方向性分类主要是在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的基础上,只保留单纯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4.
张朝华  徐菁菁 《培训与研究》2005,22(2):131-132,F003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将事业单位的性质界定于“非政府、非企业、非盈利”机构着手,探讨了事业单位的改革:一是要从总体上,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大力调整事业单位的结构;二是要促成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让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变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  相似文献   

16.
行政管理学———一门日益引人注目的科学雷强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论述了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强调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了建国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大学行政化恣意蔓延实在是危害大学生命,而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要去行政化,大学将面临打破既有权力和利益格局后陷入混乱的风险;不去行政化,大学将面临背离大学本质被行政权力淹没成为官场的危险。因此,大学去行政化尤其是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需要谨慎、需要智慧、需要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主导者。"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是会计发展的主流方向,管理会计应用既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控制行政成本。政府、高校及事业单位应大力培养大数据现代化管理会计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实践中,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以提升人才素质,明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费用归集标准,引入考核机制倒逼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育》2008,(2):4-5
Ⅰ.要特别关注后续灾害风险,加大巨灾风险防范研究力度 "目前依靠中央最高权威迅速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理电话会议,用这种提高行政级别影响力的行政途径进行协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是长远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治本之策,长期巨灾怎么应对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