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的"文体不限"要求是在"淡化文体"观点被过度强调的背景下提出。"文体不限"一经提出就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并且表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及教学中,加强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并正确理解高考作文中"文体不限"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一般读者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记忆,即"典雅清丽".在从含蓄沉静的古代文体向开放激烈的现代文体的转型中,这种记忆的形成说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文体期待.冰心文体的"典雅清丽"是一种经过时代精神改造过了的古典趣味的遗存.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这种文体在变动不居的主流话语中的命运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体期待,并传达了不同意识形态对言说及表达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写作教学中的"不限文体"是针对中高考话题作文而言的,这一写作要求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要想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在考试中得心应手,语文教师就必须对"不限文体"此写作要求潜心研究,并有的放矢地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怎样通过不同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等。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对文体的辨析归类是与文体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其间分分合合、时繁时简,历代研究者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体的独特性日渐明朗,文体功能作为较为理想的分类标准也渐渐浮出水面.<尚书>、<诗经>已兆其端;<文章缘起>、<文选>等采用一体一类、同类相从的分类方式是对这一标准的模糊运用;<文章正宗>则对文体分类的思维方式加以开拓;<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标准,最终以简驭繁,为文体分类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刘师培判断的古今文笔概念分期为基础,分别从历代文体起源、文体分类、文体变迁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刘师培古文理论中的文笔问题。刘师培作为扬州学派的汉学家代表,认识到厘清文笔无疑是推翻桐城派"古文为正统"主张的重要途径。在探究刘师培"宗骈"的文体观基础上,笔者认为他并没有否认俗语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普及作用,他的观点是即使在这种社会形势下,骈文也有存在的必要,表现他客观理性的文体研究态度。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明白"文体""教学文体""文体意识""文体能力""文体素养"几个概念的含义与关系,正确理解"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以明晰自己的"文体"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文体素养"的培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经传""经说""经解"三种解经文体均宗经而出,是先秦最为重要的三大解经文体。但是目前学界对三种先秦解经文体并没有足够重视,对于三种解经文体的差异也没有清晰认识,常出现"经说""经解""经传"文体名称混用、误用的现象。文章从文字学和文体学两个角度论述"经说""经解"与"经传"三种解经文体在阐释目的与文体特点上的不同,以此区分三种不同的解经文体。  相似文献   

11.
"淡化文体"不是不讲文体,而是指考题不指定文体,由考生自己选定文体,一旦选定,则要求行文符合所选定的文体特点。各种文体的训练应该因"体"而异。议论文进行"入格"训练,迅速掌握几种常用体式,记叙文训练细节描写能力、议论抒情能力。对于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戏剧等,可以结合课文了解其文体特征,并适当练习,但应适可而止,不可恋战。  相似文献   

12.
元人在进行元曲批评的时候多采用"序文体"之批评体式.选择"序文体"批评主要是因为这些批评家的身份地位、序文体的价值取向、批评理论的内容本身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序文体"文体特征以及元人所开创的这种批评形态对后世戏剧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红旗 《考试周刊》2013,(36):49-49
没有文体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文章的体裁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决定的。现在作文考试中的"文体不限"不等于"文体不练"。面对"文体不限",反而要文体多练,甚至要一对一地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切实解决"文体不限"带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5.
"速写"是一种能扼要地揭示生活真相的宏大叙事文体,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它与现代小说互渗融合则生成速写体小说。30年代速写体小说以场景化和断片化展示而形成的"场面"叙事取代了2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个性化形象"叙事,它经历着由抒情型文体向叙事型文体的变迁。3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规范是与特殊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的,即以"场面"叙事表征着一种"合理性"的社会图式,这正是中国现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由于对考试"文体不限"的错误认识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导致中学生在写作文体意识上的淡化,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写作问题,缺乏实际写作能力,所以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文体意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文体不限"正确认识的阐述,从分析学生文体意识淡化的原因入手,强调强化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准确理解其中的"个性化"和"独特",认为"个性化"并非不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独特"也不是任意阅读后的随意体验。师生只有立足于文体知识背景下开展阅读,获得的感悟和理解才是适切的。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文体知识基础,明晰学段课文呈现的文体特点,明晓年段学生应知的文体知识,明确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带着文体意识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一个单元往往包含多种文体的文章。这种编写体例更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和育人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章的“文体”特点,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文章选取几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的文本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师生认识文本的文体特点,明白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能够鉴赏到文体互渗之美。  相似文献   

20.
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其他文体交流、融合、变迁。文体间常交互学习、借鉴与互动。新闻文体脱胎于应用文,受文学和史传文体影响颇大,倒过来又对应用文体和史传文体产生启迪和影响。与此同时,媒体的变迁也会深刻影响文体的嬗变,在新媒体时代,这类变迁正在不断发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