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身体。就像一个人,尽管他有聪明智慧的头脑,但没有比例匀称的身体,也许这个人也算不上是美丽的。这个道理大概也适用于对作文的认识。确实,没有一个好的载体,灵魂是难以寄托的。  相似文献   

2.
朱士国 《辅导员》2011,(8):16-17
对于很多人来说,史铁生是人生的老师,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和高尚的灵魂启迪了很多人的智慧,使之不再仅仅忙碌于生活,而是开始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史铁生这个名字更是活跃在学生的课本中,老师们对于这样一位文坛的思想者更有一翻别样的怀念。2010年的最后一天,那个在地坛玩耍的孩子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张健华 《今日教育》2007,(11S):16-19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智者,只用一个简单的承诺就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们在困苦中寻找简单的快乐和纯真的灵魂,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会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简单,自然,信任,大度……在他们面前,我们胆怯的灵魂无处可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扮演自己真实的角色,再苦再难都要选择坚强地面对。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这个舞台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主角,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配角,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编导,还有的人只想做生活中的观众……角色定位不同,人生的结果也大不一样。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生活会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忧伤,让人快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确实难以让人琢磨透彻。  相似文献   

5.
<正>三木清曾说:孤独不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而是在许多人的中间。社会多彩而喧嚣,生活急迫难从容,人生有追不完的理想,总在忙碌,却常常失落。在这样的世界里,缺少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冷静沉思更是无从谈起。世界变化多端,人生却难免孤独,内心茫然,无所适从,灵魂仿佛在游荡。不必慌乱,无须困扰,让我们在孤独中抛开现实的繁杂,平静、平和地找回迷失的自我,在追忆和反思里聆听心灵的声音,细品人生的真谛。无畏孤独,让它来净化你的心灵,免去被世俗所困的苦恼,走出心灵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热闹的时代,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了忙碌,忙着吃饭,忙着上班,忙着挣钱,忙着应酬……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熙熙攘攘中,没时间沉静,没时间思考,更没时间独处。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独处的充实》为我们在这热闹尘世中,提供了一片宁静的绿阴,让我们暂时摆脱尘世的杂乱与纷繁,回归自我,回归自己的灵魂,他教我们要学会独处。人为什么要学会独处呢?因为“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  相似文献   

7.
01只有知道生命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面对。当我们迷失人生的方向时,压力和迷惘也就随之而来。整日忙碌的我们被"不知为何而战"的感觉鲸吞蚕食了能量,而唯一的因应之道便是为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我们高兴的时候也在我们难过的时候,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赋予意义。关于这一点,维克多·法兰克认为:只要我们能发掘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足以让我们度过绝大多数的苦难。而意义治疗法就是以这个概念发展出来的:与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行走在人生这条大道上,每迈出一步,就会遇见新的挑战,看到新的风景,有新的所得,以为那都是人生的意外之喜。但是,有人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可见,每踏出一个步伐带来的改变——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原来都早已与我们今生有约很久了。那么,让身体带着灵魂上路,去赴一场又一场与你今生有约的遇见吧,成长为当初你期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相似文献   

9.
荷尔德林,19世纪德国的哲学诗人,一个被誉为“恢复语言活力和复苏灵魂的人”,面对人生和人类的种种苦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人就会欣喜地用神性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信奉后者。神本是人的尺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是的,人生,语文,充满劳绩但却诗意盎然。让自己、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正是我们用神性来度测人生的肇始吗?这是一个梦,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一个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纯…  相似文献   

10.
7月8日晴 人生,是一个让我们努力的过程,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人生这场旅途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辉,在我们的人生中,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之间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自己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无论在一个多风光的人背后,都有过一段拼搏努力的历史;那是不为人知的,他们在努力着,不论别人有什么看法,也许他们曾经不为人知,但现在,他们成功了,让许多人认识了自己,人生,就是一个让我们努力的过程,它是自助餐。  相似文献   

11.
话题展开之前,首先要讲的问题是信任。曾经听过一个演讲,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的奖励评优机制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少数人做得好,大部分人做不好。”换一种说法,我们评选出一批课改优秀教师,是否就意味着其他教师就不优秀了呢?虽然我们会否定这个说法,但是往往现实中需要克服的也是这种怀疑教师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灵魂之旅     
有人形容生命是一段旅程,即使身体离开了,灵魂依然会进入下一段旅程。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我们也不得而知,至于我们自己能否选择下一段旅程,就更不得而知了。灵魂的有无,信不信由你,而我们能选择的,是尽情享受这一段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来,教师都以忙碌辛苦为荣,都以深夜不灭的灯火作为自己奉献精神的写照。在这个以"忙"来证明自己的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考虑过自己的生命质量吗?我们是否有时间想一想,这样的忙碌是否是生命所必需的。休闲使人丰盈,休闲是丰富的宝藏,它对人生、教育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张潮在《幽梦影》里说:"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用古人的话来说,每天起床就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谋生的劳动中。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会提问: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底,凤凰网凤凰播报推出了一个寻找中国人的信仰的专题,让大家来晒各自的信仰,专题的导语称;中国人不缺少信仰,只是缺少发现信仰的精神。信仰无时无刻不在指导你我的生活。我们努力尝试,让所有的人,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信仰。有关信仰的各种话题,近两年来日益引人关注,诸如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中国人还要信仰吗这样的讨论,在网上随处可见。也许,就如博友所言,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际,中国人应该思考这个话题,因为我们需要信仰,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一个灵魂塑造一个灵魂的伟大事业。初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他们特别容易冲动,极易走上人生的弯路,这时候的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尤其是思品老师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素质。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  相似文献   

17.
丽华,我认为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孩子。确实,面对人生的选择,有时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但我要对你说的是:长大了,想做就做吧!虽然这只是一句极简单的广告语,但它浓缩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的一生相对于时间的长河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要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富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吧!比尔·盖茨不就是认定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吗?兴趣与爱好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与源泉,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发展你的事业,我想是最理想的。记得一位哲人说…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游走在这忙碌变幻的世界,不停地追逐,捕捉自己心灵的渴求。我们,也都错了。错过了在追逐的过程中,偶尔,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静下心来,想想关于人生的问题。我们,太需要走走停停。记得川端康成在《山音》中写道:“人在濒死的时候,将会听到‘山之音’,那是自然界的呼唤声。”这位日本文坛巨匠,用他意味深长的文字,将死与坦然,天然地连接在了一起。而我们,是否该尝试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面对一切?是!或许,它会更让我们察觉到,这个世界的从容与纯净。或许。不,不是或许!坦然,已经慢慢地在我们这个星球,繁衍着美好。  相似文献   

19.
大概所有的教师同行们都有同感,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常常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我们忙碌的背后,到底指向的是怎样的培养人的目标?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有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吗?现实中的矛盾和思想上的迷惘令我感到苦恼,催我不断反思,也促使我今晚再次走进教育经典的殿堂,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20.
人生总处于变化中。我不太清楚这句话的出处,但对我而言确实如此。有人认为人并不会发生改变,在人的身体经历成长、稳定、衰老并走向死亡时,人的精神态度是不变的。人们对于变化有一种本能的厌恶,遇事往往倾向于选择安逸、熟悉的办法来应对,即便这么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我们用各种陈旧的习惯来庇护自己,就像《花生豆》漫画里的奈勒斯,无论去哪儿他都带着那条破旧的毯子以寻求安全。然而,我们在不断地书写、编辑着我们的人生故事,直至离世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