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作家普遍有着多重身份,这既是职业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作家的不同职业身份之间相互渗透、作用,成为影响一个作家的心态、语言、视角等诸多方面的潜在而又重要的因素,成为推动文学发展演进的一个潜在动力。尤其是作家投身编辑出版事业,以其独立的文学趣味和美学立场,创造了不一样的出版文化。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作家存在的复杂性,解析纷繁的文学现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后,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文化上欲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新国家、新国民,进行了系统的文化统治,这种文化统治的核心就是建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伪满洲国的文学活动表明,建构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只是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规训的文学活动,或者走向与当权者意愿无关的文学活动,或者离开了文学无法起到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纸质媒介正面临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本文简述电影与文学联姻的历史,落脚于现实,关注文学与电影联姻的新动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电影化趋势。本文从中国作家介入电影创作的四种基本方式入手,详细分析了作为媒介的文学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思想内涵、语言风格、文体衍变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4.
1977-1978年的作家回忆录具有两方面的文学史价值:首先,它是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写作高潮的历史源头;其次,它表征了中国社会历史转折期的时代特征.对作家等级的隐性划分,对作家革命精神、道德人品的刻意强调,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的保留,对一些历史问题的微妙处理,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文风,都让这些作家回忆录成为了中国社会转折期的一个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有许多两位以上作家姓氏并称的现象。文章认为:作家并称名序排列的基本原则是——出于声韵学的考虑,顺口好读,凡符合这一原则的,就按成就和年龄为序排列,一旦违反这一前提,不论其成就多高,时间多早,名序往往逆排。  相似文献   

6.
本从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关系这一特定视角,对建国后十七年学的演变轨迹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提出了这一演变的内在历史原因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发生着明显的变迁。即,从对信念伦理转移到对责任伦理的真实书写,从宏大叙事蜕变为个人化叙事,从社群文学滑向休闲文化。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代使然,亦是作家对文学、对社会、对自身重新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肖敏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39-43,78
"文革"文学中后期呈现出严重简单化和封闭化的特征,出现了作者群的断裂。但众多后来新时期的作者都参与到"文革"主流文学的运作中,本文将从"文革"地上作者的分化和移位两个方面,来论述"文革"文学到新时期文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会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并且文学作为文化母体,影响和哺育着众多的文化载体.文学作为思维是文学最永恒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许多具体的例子,探讨了“思想进步、创作退步”这一文学现象,最后得出结论:作家只有忠于自己的艺术感受,坚持独立思考,保持充分的自信,才有可能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学一开始就将其审美视点置于张扬个性、反思传统的整体文化抉择中。东北作家群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作家是“五四”文化精神的承传实践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民族的劣根性、文化重负等社会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挖掘与思考,这是对“五四”时期人的解放的文学主题的主动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林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36-38,29
城市圈的发展对于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圈堪称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东北地区具有发展城市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建立和发展东北城市圈不仅可以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但因其在地理区位、资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关系到东北地区整体的发展,关系到东北地区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关系到该地区周边区域地缘政治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经济架构,从功能区的定位、交通经济带的建设、口岸经济的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分析,寻求适合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选出了30名当代青年女作家,并请学者、专家分别撰写了评传,并附录作品与鉴赏,集成了《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评传》一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于1990年6月出版。回望20年前的幼苗和新芽,现在都已经是参天大树。将以此评传为主要依据对入选的当代女作家的总体创作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在她们进入文学殿堂的旅途中表现出的共性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意义。根据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现状.提出其制度创新的五点思考。指出积极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努力探索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加快建立农业发展资金的回流渠道,规范发展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是创新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制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具有的资历性社会、新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单位文化等社会自性对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资历性的社会自性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危机预瞀系统、信息沟通方面产生了阻碍作用;新二元社会结构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和市场化体制共同作用于社会突发事件的治理;单位文化的自性对管理体系的整合以及危机意识产生了消极功能。合理利用东北社会自性来进行积极的、高绩效的社会突发事件治理是政府和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当中的女性创作主体,对她的批评往往被湮没在群体当中,忽视其个案的倾向。其实,萧红的创作更多的是以文字的方式,从文化层面,民间层面,女性视角层面为失去的土地招魂,以留存深刻、鲜活、完整的东北。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学存在着多种意义转变,其中作家身份的代际转换和学思潮的流变与西部学密切相关。从“右派”作家的现代性启蒙到“知青”作家的浪漫追忆,再发展到先锋派的叙事革命,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的个人写作;学思潮从伤痕、反思、改革、化寻根到新写实和先锋派。西部学成名于伤痕和反思学,贡献在改革学和化寻根,游离于新写实,彷徨于先锋派,出现逐渐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伪满时期的东北电信发展与日本侵略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政治军事的重要辅助,电信在这一时期也被极力推进,在技术和网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此网络基础上形成了伪满电信的公众系统及军政电信系统。强化了日本及伪满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20.
张洪军  于之伟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111-119,F0003
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反映它所处的时代。通过对媒体的解读,我们不但可以研究媒体本身,而且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存在于战后1946—1948年的《观察》。记录了战后中国的种种面相。成为我们建构战后中国历史图像的史料。《观察》对于战后中国的重大事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倾向。国共内战是战后中国的主题.双方的争夺始于东北。《观察》对此给予格外的关注。其中既有对战争进程的实况解说,又有对战争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还有对双方得失的分析。《观察》所做的“观察”大都符合真实的事实,其分析与预测从整体来看也都准确。它与国共两党各自所属的媒体因为党派政治需要而进行的宣传所不同。这也是其难能可贵之处。这种报道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超党派性。就在于它可以和国共双方所提供的资料相互印证。从而为我们建构当时的历史图像,还原历史本来面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