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树浪 《收藏》2012,(1):38-45
青铜时代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享有使用青铜特权的王室贵族,将龙纹铸造在青铜器皿的表面。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使用者的威严和权力。青铜器从商周的繁荣时期到秦汉的颓败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也一直随着青铜器的发展而演变。  相似文献   

2.
王永胜 《收藏》2007,(3):102-103
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斗争形式。战争的幽灵弥漫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甚至在古代滇国的青铜器上也装饰有反映战争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了史前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和审视,人物形象开始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了商周时期的艺术创作中,玉石雕刻、青铜器雕饰等都出现了人物形象,或以人物为器物的局部装饰,或作为器物的整体形态加以表现。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为国之重器,其上所雕饰的人物形象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由于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在青铜器雕饰中人物形象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但作为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9,(3)
正2019年1月18日至3月31日深圳博物馆此展是深圳市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推出的重量级展览,突破了传统青铜器展览的窠臼,首次以科学考古学视角下青铜器的"形、花、铭、工、皮"五门为纲,力图向观众宏观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一专题的探索视角和科研成就。形、花、铭,即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这三门考古传统,在漫长的青铜器研究史上成就显著,是窥见青铜时代社会风貌的常规门径。工与皮,即冶铸工艺、腐蚀机理这两门自然科学,在本次展览中被等量齐观地引做解读手段,意在揭示青铜器由诞生至今日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5.
郭学荣 《收藏界》2014,(9):106-110
鄂尔多斯青铜器,既是个文化概念,又是个地理性概念。从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的北方长城沿线陆续出土大量的以装饰动物纹饰为特征、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并且在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数量最多,又最具地域文化特色,因而通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相比较与中原以礼器著称的农耕民族的青铜文明和以神器著称的西南民族青铜文明,鄂尔多斯的青铜文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都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且便于携带;装饰题材主要以动物造型为主;在材质方面绝大部分为青铜,同时还包括金、银、铁等。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魅力的绽放,有极高的学术、艺术、工艺价值,特别是其粗狂的艺术之美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6.
李郁宏 《收藏》2006,(3):87-88
卣(yǒu)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卣通常和尊伴出,并大小组合成对。(弓鱼)国三卣是在著名的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三类五件各具特色的西周铜卣。(弓鱼)国三卣装饰、形制等方面具有西周早中期特色。  相似文献   

7.
青铜酒器     
云启 《集邮博览》2009,(1):29-31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庄重、装饰富丽、铸造精巧。它跨越历史的时空,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人们传递着古代华夏文明的信息。据考古发掘研究,我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多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大约经历了  相似文献   

8.
胡社生  汪玉堂 《收藏》2007,(2):96-99
扶风县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自西汉神爵四年(前58年)在扶风(时称美阳县)发现青铜器以来,至今两千余年间,青铜器屡有重大发现。著名的青铜器和墙盘、折觥、  相似文献   

9.
喻晓辉 《收藏》2023,(2):46-49
<正>一、青铜器及其发展概述青铜器在世界史上有近6000年历史,在我国有近5000年历史,相当于尧舜禹时代,相关文献中开始出现了青铜器冶铸的记载,最初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到了夏代,开始有了青铜容器和兵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商中期青铜器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相似文献   

10.
杨爱民 《收藏界》2014,(3):105-107
2008年,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新征集到一批虢国文物,其中的15件青铜器上均有铭文,分别是鼎、鬲、圆壶、方觑(yan)、盘、匝。这15件青铜器上装饰有同一时期的纹样,并且其中14件上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虢姜乍旅口永宝用”等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以上15件铜器均出自同一墓葬,墓主人为虢国夫人虢姜,时代为春秋早期,应为一组器物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王辉 《收藏》2007,(11):97-99
2007年4月间,上海崇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澳门分部举办学术研讨会,向海内外展示了28件极为精美的楚青铜器。近日,陈全方先生著文,对这群青铜器的器形、纹饰、工艺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其时代及相关史实作了有益的探索。读了陈先生的文章,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澳门惊现一批楚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方  陈馨 《收藏》2007,(11):94-97
2007年4月19日,我们应上海崇源围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的邀请,在澳门参加了由海内外青铜器专家和收藏家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展示了一批极其重要的楚王青铜器,计有鼎7什(其中一件在台湾)、簋8件、鬲7件、壶2件、豆2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各种鱼画成了传世之宝.形形色色的占鱼在历史的长河里“游”了过来:继原始的彩陶鱼画之后.出现了奴隶社会的青铜器鱼画。这时,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3000年前的商代、周代,冶金业发展,当时铸造的青铜器质地精细,造型考究,它精美的图案纹饰中不乏鱼画。自然那些鱼画也都来源于生活,有的画法和古老陶器上的鱼画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15.
王俊清 《收藏》2007,(10):150-151
走进山西省博物馆青铜器展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让游客流连忘返,这些堪称国宝级的文物有很多是40多年前从太原铜厂即将回炉的废料堆里拣出来的,而让这些国宝起死回生的人就是雷毓祺老人。  相似文献   

16.
刘勇先 《收藏》2006,(3):85-86
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青铜器渐趋衰落。器形一般较简单,大多是素面,或仅饰弦纹,铭文也极少。这时的青铜器在功用上摆脱礼器的束缚,更接近日常实用,有鍪、釜、蒜头壶、鼎、盆、铜镜、带钩、熏炉,以及车马器和兵器等。  相似文献   

17.
崔伊刚 《收藏》2023,(8):107-109
<正>目前我国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已经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其中宋代及唐代青铜器数量最大,种类最为丰富,这也是我国青铜器馆藏的一大特色。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由于受到限制,因此很多青铜器文物在出土之后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多种类型病害,严重影响着青铜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因此必须要对青铜器文物实施良好保护并找出可行的修复措施。本文主要对我国青铜器文物保护及修复的全国媒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梅春第 《收藏》2001,(8):87-87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享誉世界久已。而鼎义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是古时候用以烹煮肉类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和秦汉延续2000多年,它一直地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其中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  相似文献   

19.
吴磬军 《收藏》2009,(5):96-101
画像石是西汉末至东汉末盛行的一种刻有画像的装饰石材。主要施用于墓葬、祠堂、石阙等,流行于今山东、苏北、河南南阳、陕北、晋西北、四川、重庆等地。画像石艺术是我们祖先智慧神思在艺术天地里的自由驰奔,它取石为纸,以刀代笔,突破了商周青铜器上以几何图案为主的表现形式,不追求对自然一味的模仿。  相似文献   

20.
张永芳 《收藏》2007,(8):81-81
本人曾收藏过不少商、周青铜器,其中已有多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征集入藏或陈列,故对青铜器上刻写的铭文(金文)甚有兴趣,多年来曾集藏过十几件金文书法作品,因资金周转的原因,已将部分割爱。现将留存的四位金文书法大师的墨宝珍品分别简介如下,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