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未达成共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偏差、校内外条块分割局面未完全打破、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必须树立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理念、厘清各创新主体利益诉求、协同打造联合培养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保障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教育主体协同程度低、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尚未形成合理的制度保障等诸多困境,只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以协同培养、联合培养为主要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推进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不断丰富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机制,以制度化为保障,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向前发展,有利于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现有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给出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实现路径:宏观上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要协同发展,微观上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也要协同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要强化建设,研究生主体角色要重新明确。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研究生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必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尤其有利于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通过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对财税专业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在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措施和培养内容等方面对财税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是政府,高校和企业等主体共同合作,共同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分圻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弊端,提出当前研完生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论述如何从削度层面来保障协同创新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研究生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多种不适应问题,实行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是培养国家战略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创办创新联合体、组建联合团队、融合双方优势、订单式培养人才、联合攻关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创新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逐步确立,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更好的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以导师为主体,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学生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的整体互动和协同创新的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协同创新思想的来源,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中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探讨了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路径,认为可以从跨学科协同创新、跨组织协同创新与跨国界协同创新入手,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产学研背景下,为突出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基于协同理论,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主体,识别出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序参量,利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优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培养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行的动力机制却难以激发各主体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积极性。据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各主体参与联合培养的相关动力因素,梳理总结出当前研究生联合培养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联合培养动力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前提下,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新思路:要从宏观上探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协同发展问题,建立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学位体系;从微观上分别探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自身协同发展问题,形成协同创新下各自的培养模式;最后指出应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具有协同创新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入手,重点围绕导师团队协同、跨学科协同、开放式协同培养等,探讨协同创新环境下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积极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协同创新理念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为例,分析并提出了"厚基础、宽实践、重创新、大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探讨了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校内外、国内国外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集成和高效的多主体协同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力,推动硕士生、博士生的基础研究和新药临床前研究等科研创新,构建2个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平台;将医院、药检所和药企的创新特色与要求纳入研究生培养内容,构建3个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学术氛围和加强交流,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的立体网络,为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药学研究生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有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为基础,"政产学研用"培养模式可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文分析了"政产学研用"背景下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厘清了各主体在协同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并从目标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三方面构建了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机制。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强化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导向功能,突出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提高经济学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成果导向教育)育人理念,强化需求牵引的问题导向意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实际需求、学生个性需求为导向,育人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搭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交叉协同的培养载体,实施“知识—能力—素养”持续强化的培养方式,创新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多主体协同长效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共性问题,探索建立多主体协同的“一三三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高校、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培养共同体,采用理论与实践三层递进式融合培养和全过程质量评价保障,通过共建实践育人平台、共同论证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探索教学方式、共建双师型导师团队五个重要举措,实现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和培养环境协同,充分调动多主体参与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将协同创新的先进理念渗透入研究生教学的日常活动与管理的研究虽较少但具有重要价值。基于“高校主体、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的理念,整合校内外部多方优势资源,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进而,构建以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群为中心的教学与研究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产学研一体的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协同创新的指标体系与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优化学科群,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