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磊 《教师》2011,(14):114-11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对话性"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主人公内心独白。通过"对话",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融、碰撞,充分显示了作品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对话"的艺术特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入挖掘其中的"对话"艺术对我们理解《罪与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有着颇为独特的小说批评观念,其丰富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以往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和技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默多克小说文本中的对话性形式可以视为她一些小说的突出特征。《黑王子》的外结构与内结构的巧妙设置,类似元小说的侵入式话语,叙述语式中的对话性形式充分体现了文本的对话性,这些特征使《黑王子》成为一个"众声喧哗,疑点重重"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5.
殷缘  张弛 《英语广场》2020,(13):3-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最新获奖小说《证据》中一改常规叙述手法,让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同时进行,共同编织成完整的故事。这体现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即各自独立且平等的不同声音共同讲述着一个主题。本文指出《证据》文本中富有"对话性",不仅是不同人物之间跨越身份的对话,更有人物与作者、甚至是人物与读者的对话关系,这使得对基列国瓦解这一事件的阐述具有了多维视角,同时增添了小说的艺术厚度,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众多学者已从生态批评,女性主义,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多个角度对之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巴赫金对话主义对文本进行再阐释。巴赫金的对话主义主要是在研究非传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然而作者发现在苔丝这部传统小说中亦充满了对话性:在人物刻画中,他者的话语汇聚成多音使得所刻画人物形象丰满;两个男主角对婚前性行为以及上帝的不同解读汇聚在一起形成双线索,反映了哈代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从对话主义角度再解读《德伯家的苔丝》,能够读出作品中深刻的对话性,这对话性反映了作家思想的矛盾性以及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的叙事形态是以老管家史蒂文斯的独白展开的,但在这个主观视角的叙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对话性因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肯顿小姐和达林顿勋爵以内视角的方式与史蒂文斯的“独白”形成对话,小说通过他们和史蒂文斯之间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立场的对比展现了作家对生命悖谬性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话性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特征。作者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简括事件过程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同时 ,对话使其作品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与其他作家相比 ,具有电文式、不介入状态、持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提出的著名理论。散文与小说文体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的复调尽管有所差别,但对话性是所有复调艺术的共同特征。文章从对话性入手分析散文的复调结构:《我与地坛》——内心独白构成的微型对话;《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天黑黑》——两个或多个叙述人交替出现构成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反语,突出了反语在塑造扁平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一直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小说中机智、幽默的对话以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巧妙对白背后的隐含意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为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以期获得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圣约翰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话性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特征,作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简拓事件过程,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思想特感,同时,对话使其作品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与其他作家相比,具有电式,不介入状态,持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为理解人类交际过程中违背交际准则的对话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小说对话中作者通常故意违背交际准则以达到传递会话含义的目的。在翻译小说对话时,使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效果上等值。《红楼梦》两译本中对人物对话的处理为总结小说对话翻译策略提供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叙事学框架内,独立的意识主体是意识流小说和复调叙述共同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多重声音组成的“多声部”叙述声音中除了人物的声音外,往往还有叙述者声音和作者声音;同时,“对话性”不仅仅涉及人物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还涉及叙述者与人物,甚至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从“复调小说”到“复调叙述”,叙事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中,《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成就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三国演义》是叙事多而对话少,到《金瓶梅》开始,人物对话就扩大了。到《红楼梦》又进一步,有些章节几乎全是对话,作者只略加勾画连缀,即成一回。①如第32回“诉肺腑”中的几组人物对话,长篇累牍,婉转周至,但丝毫不觉絮聒。人类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际。优秀的小说文本往往借助模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而获得强烈的表达效果。西方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说过:“小说注重展示,纯粹的展示是直接引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