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践中,工作发生过某些偏差,原因在于:第一,在正确把握国情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第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不够清晰;第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认识不一致;第四,低估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的重要作用;第五,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设想的过于简单,认识到这些对今后的工作中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后,十分重视对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到1966年,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课程性质的改造、全面学习苏联课程模式、“大跃进”时期劳动课程的强化、“八字方针”指导下的课程调整等富有时代特征的四个阶段.17年的课程改革是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探索,回顾、反思这一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并为当今课程改革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理论虽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但却肩负着相同的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和超越。研究两者间的关系 ,可使我们更好地吸取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被过早中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不动摇 ,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高度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党向我们提出了认真地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项严重的任务,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多快好省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的方针,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的总结。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刘少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对民族资本的政策以及实现革命转变的条件。刘少奇的探索对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经历了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反思教育理论问题,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性质,提供了新的理论起点,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石。1956年以后,我国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问题也日益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对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缺乏睨确的认识,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作出了错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民生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海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嬗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嬗变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教育有很大成就,也走过弯路。这些成就和挫折都是与毛泽东同志分不开的。他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一贯重视文化教育工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由  相似文献   

11.
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党的既定目标。在转变的方向问题上,党内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在何时向社会主义转变、如何转变的问题上却存在分歧和争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应当在充分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积极因素,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后,再逐步稳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也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踏踏实实地进行经济建设,不能做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盲目之举。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学说的基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同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是我们党认识自我,明确工作重心,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牢牢把握和实践科学的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材,是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他把发展教育提到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要求全党重视,并对苏维埃俄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发展教育的措施作了精辟的阐述.列宁的教育思想是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 1 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 1 952年底 ,新民主主义中国按照毛泽东最初的构想 ,运行良好 ,秩序井然。此后 ,毛泽东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过早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 ,加快了所有制变革的步伐 ,最终使新民主主义社会提早结束。分析其原因 ,总结历史教训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国家并准备条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自身统一和向盟军问题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策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对象,阐明了我们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他明确指出:“我们的国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属于大众体育,当它合理地吸纳了竞技体育的内容和手段,通过竞技运动教材化,通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和学校运动队建设,便体现出高校体育独特的竞技性,这种竞技性是高校体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正确地认识这种竞技性,能使我们避免夸大或排斥竞技体育的作用,从而保证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研究综述胡正豪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建国以后,这一理论经过了从认识到实践,又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长期...  相似文献   

19.
邓演迭文化思想顺应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潮流,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不仅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且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的历史任务是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搞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中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是相互关联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