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徐徐打开:在一段段心灵与心灵交汇的对话里,在委婉、悠扬的音乐声中,在师生情感共生与碰撞里,学生走进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王崧舟俨然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就是王崧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课堂、语感课堂和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3.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0,(10):29-30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4.
开学初,校领导告诉我要上一节经典阅读课。上什么呢?无意中又读到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毫不犹豫地认定了它,开始了"一咏三叹"的备课历程。我捧起《长相思》虔诚地读了起来,短短36个字,很快就背出来了。本指望能像其他文章一样,熟读成诵后灵感也会冒出来,不曾想越读越没了感觉。这样下去可不行,我找来毛笔,把《长相思》写了一遍又一遍,原本想在一次次的沉思默想、心灵对话后得出些许灵感哪知道,几天下来,最初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课堂、语感课堂和诗意课堂。一、创设诗一般的情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王崧舟老师善于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诗一般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尽情挥洒他们的智慧,与教师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长相思》的教学就是在他那充满激情、如诗如画的导语描述中开始的——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1):22-23
<正>王崧舟的大名,仰慕好久。毫不隐讳地说,我很喜欢这种上课风格。了无痕迹,人课合一,课堂中体现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让人惊羡不已。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在常人看来是那么难以驾驭、执掌,而在他的课堂上这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一首词能被上得这等酣畅淋漓、入木三分,不由得让人叹为观止。一、语文是动情的真课堂上王老师一路真情相伴,学生伴情感染、伴情陶冶:(师创设情境,回答作者是否真的轻离别。)  相似文献   

7.
课堂有情,方能感人至深,动人心魄;学生动情,方能入情入境,灵感横生。课堂情从何来?欣赏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在享受这  相似文献   

8.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2005年10月,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观摩会在江苏无锡举行。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凭他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  相似文献   

9.
一、类比:初定思乡情韵,除去复杂化的导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的张继笔下,乡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  相似文献   

10.
一气呵成看完董一菲老师执教的《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笔者脱口而出两个字——"好课!"同时立刻联想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诗意语文首创者王崧舟的经典课堂教学《长相思》。这,不仅是因为董一菲老师与王崧舟老师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脱离诗境、忽视诗人、无视诗情而就诗讲诗的场景。很多教师往往只停滞在通过注释、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将它说明白这样的层面,充满活力的诗词就这样在教师的解说中逐字逐句地化作了枯涩的文字符号。这种单纯地为解诗而解诗的做法,只会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笔者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读诗品诗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还原古诗词的本来面目,追溯古诗词的孕育过程,走近诗人的生活,了解诗人写作…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一课。王老师以诗一般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课堂,巧妙地将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诗意课堂的无穷魅力。一、精心设计导语——传情语文学科与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和热议,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受到质疑,讲授法难道就没有教学价值了吗?笔者将以王崧舟老师讲授的《长相思》为例,具体分析讲授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相似文献   

14.
肖春林 《教育》2015,(8):66
笔者告诫自己:"名师的课是模仿不来的,没有了自己的课堂,就变得不伦不类了。"但是,特级教师王崧舟所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俨然是一首抒情诗,似天机云锦,而又哀感顽艳,那精妙的设计,总是令人难以割舍。尤其是他的课堂语言,可谓字字珠玑,环环锦绣。教学片断笔者反复研读《长相思》的教学设计,试图探骊得珠,悟出王崧舟设计中的"神韵"之所在。"作者的‘身’在哪?‘心’又在何方?"——这个问题是整个流程中的珠玉之言吧。经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活,让我对语文的爱日益深厚。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气质。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感动,体验生命成长快乐的乐园呢?多年前,在上海华东师大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颇感兴趣,之后我有心拜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和经典课堂实录,他那荡气回肠的《长相思》,凄凄惨惨的《二泉映月》,安安静静的《鱼游到了纸上》,让我在欣赏之余总有“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从纳兰性德传记史料辨正的角度,对《纳兰性德全传》一书中有关纳兰性德家世、生平、著述等方面的描写问难。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王崧舟的教学实录《长相思》、《一夜的工作》,听过同事“再版”的《二泉映月》,自己也“盗版”过王老师的作文教学《亲情测试》,心中对这位诗意语文的倡导人充满了敬意。看王崧舟的教学录像《慈母情深》,虽说因为声音不清而倍感吃力,因为忙于记录而疏于用心地感受,但再次翻看自己所记下来的并不完整的教者的评价引导语言,还是被教者丰厚的底蕴、机智的引导、真情的呼唤,以及所折射出来的崇高的理念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诸如《船泊瓜洲》(王安石)、《长相思》(纳兰性德)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将学生的习作训练渗透于学生的古典诗词诵读、理解、默写等过程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叶  相似文献   

19.
薛梅 《承德师专学报》2007,27(4):11-13,33
作者试图从纳兰性德的个案诗作作为切入点,在众所周知的是清代大词人和具有"哀感顽艳"词风的赞誉中,在与其好友严绳荪《西苑侍直杂诗》20首的比对中,来观照构成其深邃的心灵世界的人格理想,在隐逸的伤情中亦凸现着入世狂举的豪情,这二者的对立统一,似灵魂与灵魂的密语,从而彰显出一个完整而繁富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重视的人尚不多.而他们两人的关系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红楼梦》问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贾宝玉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的.考察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我们探求纳兰性德和《红楼梦》究竟有无关系和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我们先看一下纳兰性德和曹寅的简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十五年任三等侍卫,后升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一等侍卫,五月底病逝.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85年),比纳兰性德小4岁,康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