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英 《生活教育》2011,(5X):58-59
<正>一、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  相似文献   

2.
高瞻课程的一日生活与我国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差异主要是:一日活动中教育组织形式的不同;一日生活中教师角色的不同;一日生活中主要活动的占比不同.依据两种一日生活的差异,提出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应考虑文化传统;应提高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并且依据一日生活的良好背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极富创造乐趣的生活,也是一种充满爱意的生活:是一种平静而又朴实的生活,又是一种富有而又高贵的生活,更是一种积极明亮、充满快乐的人生境界,清贫且悠扬,富足且高雅。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在实践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失败后,陶行知意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有其生活基础,教育改革并不是一种教育与另一种教育之间的对抗,而是一种生活向另一种生活的转型.要改变一种教育,其实就是要改变这种教育所赖下生存的生活基础.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根本上是因为应试教育有其生活基础,即以跳过现在的生活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其实质是应试的生活在左右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借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重建教育改革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三大生活范式:“游戏的生活”关注人的情感,是一种美学生活,热爱美;“理性的生活”重视人的认识,是一种逻辑学生活,追求真;“自然的生活”则强调人的意志,是一种伦理学生活,向往善。  相似文献   

6.
生活     
生活就像洋葱,你一片片剥开,总有一片让你流泪。生活是酸,酸得流泪;生活是辣,辣得冒汗;生活是苦,苦得难受。更多的时候,生活很甜,甜透心脾;但无论什么时候,生活是人生的一坛酒,留给我们深深的回味。生活不是银行,它  相似文献   

7.
每月作文题     
李阳海 《语文教学之友》2010,(8):F0004-F0004
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的欣赏;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的翻阅;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值得我们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去感受。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打开心灵的芳草地,回忆过去,珍惜现在,感悟生活,开启心智,憧憬希望,展望未来,更是一幅美妙的生活画卷。为心灵开扇窗,努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吧,让美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给心情放个假,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吧,让你我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受"一方水土养育"所限,其生活就凸显出"本土特点"。本土化习作教学就是要以儿童生活为本,以生活地为圆心、活动范围为半径的生活圆为课程资源,进行本土生活特点的习作训练。 一、生活为本,素材本土化 课标中所谓"立足生活"就是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习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是一只多味的瓶子,里面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是一本陈年老账,里面记载的是平庸琐屑,鸡毛零碎。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无味,其实生活是一部很好的题材,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意义上说,写作文就是一种体验。如果学生能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体验,那么他就能写出好习作。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生活体验应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题材,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具有独特体验、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习作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怎样诱发呢?一、贴近生活实际,拓展生活体验当学生对生活有了切身的  相似文献   

12.
<正>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教育和美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高中美术教育在当前的高校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逐渐脱离了生活,因此将生活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育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将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认识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民是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得以成长。学校要实现公民培养的目的,不只依靠公民教育课程的知识传授,更需要依靠公民生活的滋养。只有过一种公共生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民。以公共生活的特性衡量和审视学校生活,学校不仅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而且因学校公共性的阙如,更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学校公共生活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照搬,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学校公共生活是一种"准公共生活",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公共性为目标的"教育公共生活",是师生自觉建构的"好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生活的现实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现实的、反思性的日常生活,批判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丑陋,阐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良善;从道德生活的超越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超越性的德性生活,陶冶和培育健全的德性品质;从道德生活的公共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正义、理性的公民生活,培育学生的公民品德;从道德生活的文化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高品质的、优雅的文化生活,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涵养.通过日常生活、德性生活、公民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四重”建构,生活德育可以培育出更为整全的道德生活空间,促进道德教育目标与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避免的归宿,回归生活是德育的目的,是通向未来生活的一种手段。生活既是学生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道德践行的土壤。离开生活,德育便成为一座孤岛。为了弥补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德育生活化便是合理的思路。一、德育内容——源于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即生活,但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富含爱、智慧、道德、信仰的生活,因此,教育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看到人、回归人。意味着教育重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教育切实担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7.
刘爱萍 《考试周刊》2014,(15):179-179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定义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园教育需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来园、晨间体锻、点心、午餐、餐后散步、午睡、午锻炼、午餐等多个环节,这些复杂而重要的环节串起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为丰富、精彩。如何有效运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内容;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同享幼儿一日生活精彩"四个部分展开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生活化应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写话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需要。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养成习惯;开展活动来丰富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感受;动手操作,感受生活;观看图画,重视积累,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能写。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一次,在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他说道:我以为人生可以看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艺术。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