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贫困决不是单纯用经济收入可以刻画的对象,从本质上讲,贫困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体验和认可,是否存在贫困,取决于主体对这种反映和体验的评价和感觉,当主体对客观产生不满意而感到贫困时,表明他对贫困有了清醒的认识,产生了摆脱贫困的需要,这种贫困状况对他来讲,不是“自愿”的,而是“非自愿”的,这种贫困,可以叫做“非自愿贫困”;相反,可以叫做“自愿贫困”,区分“非自愿贫困”与“自愿贫困”,准确定义“非自愿贫困”,是扶贫工作上一次重要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作这样的区分,对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强化扶贫攻坚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天,放学的时候,刚好与一个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同行,只听家长不断地在责怪孩子:“你被他打了怎么不知道还手啊,真没出息……”。  相似文献   

3.
陈陈 《早期教育》2001,(14):4-5
儿童乐园里只有两个孩子,男孩甲在玩滑梯,身边站着奶奶,男孩乙正从一边的扶手走上滑梯,母亲站在外面盯着孩子。甲的动作迟缓些,乙的动作较快,甲走向滑梯时,总见乙追上并试图超过他;乙为了滑滑梯,每每用手推开甲。  相似文献   

4.
分享爱     
“90后”被看成自私的一代,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本文作者因“弟弟”的出现,失去了自己在家中独生女的地位,一度“我”视弟弟为仇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弟弟”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5.
陆茗芬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F0003-F0003
“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榜样。”——题记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和你一样都在“成长”的路上。爸妈扶着你走过多少路,可你曾想过,当他们蒙上眼睛、你无声地搀扶他们走过一段坎坷的路时,他们是多么感动!  相似文献   

6.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特别是小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还不懂与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玩具,在玩玩具时经常出现抢玩具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抢玩具的现象,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班设置了一个玩具区,规定每周请家长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卜幼儿园.其主要作用右: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慷慨     
真正的慷慨是分享自己的快乐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当飓风在附近的小镇登陆时,不少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随后,当地所有的报纸都登了很多人道主义的报道,专访了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有位太太请了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一向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过男主人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伦敦的夜晚总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这天夜里,两个中年绅士刚从豪华饭店里出来,突然看见马路边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那流浪汉挣扎着向这两个体面的绅士爬去,声音微弱地乞求道:“救救我……我饿……”  相似文献   

10.
说到异性交往,家长和老师看到的、理解的都是出自成人的视角,让我们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吧——  相似文献   

11.
"慷慨悲凉"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建安文学总体风格,关于其成因,人们多归于"世积乱离"的社会环境及流行音乐的影响,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政治领袖的曹操与作为普通文人的"七子",以及作为建安文坛后辈的曹植为什么会有如此一致的创作风格?文章通过考察建安文学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可知,尽管其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但观念多元、个体觉醒与文学自觉历史文化语境下文人既守持传统又张扬个性的内在矛盾冲突才是产生这种风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洪 《青少年日记》2006,(12):55-56
11月8日 晴 邻居家的亮亮,从小到大家里把他当个“小皇帝”,吃的、穿的、玩的,总是有求必应、概不拒绝,就差没上天去把月亮下来给他了。如此百依百顺、宠爱有加,使得孩子变得任性、自负、骄奢,家长常常为此感到头疼,却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3.
儿童节的下午.一个衣冠楚楚的男子拿着一大串氢气球,在学校门口吆喝:“免费在古堡里欢度六一!”  相似文献   

14.
家长认为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而所谓的负责就是“孩子不打不成才”.说这句话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一孩子需要的是这种“爱”吗?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棵“果树”,那么,他们的家长便是“园丁”。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8,(4):12-13
青岛一位家长来电问:“我的女儿已经10岁了,可还像幼儿时一样,有什么东西都想独占、独享、不许别人动她的东西。这可怎么行呢?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孩子吗?”  相似文献   

17.
崔坦 《教师博览》2008,(11):56-56
人类并非生来就懂得分享。瑞士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在幼年时期通常表现得自私,直到七八岁才懂得与人分享。专家认为.这一突然转变是人类基因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妈咪分享     
《母婴世界》2013,(5):141-141
深蓝豆豆《亲亲木朵》 这本绘本做得很作心,质朴真诚的画面,流淌着深深暖暖的爱。@速写本子用这样独特温暖的方式作为礼物送给木朵,爱一直在,笔不会停!  相似文献   

19.
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如果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高层楼房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开展<幼儿交往实践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同级自选游戏活动、全园幼儿交往活动等实践,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全园活动在这一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机会,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共同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职教师中有偿家教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因为有供有需。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请家教,这是需求一方。供的一方自然是教师了,别人给钱,谁不干啊?谁还嫌钱烫手?但家长真的是心甘情愿吗?恐怕未必。可不补不行啊,别人都在补,自己的孩子不补,不是要掉队了吗?不行。所以他们花钱买个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