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效果,实现德育的目标,笔者认为德育的外铄是不可少的,而德育的内化更是不可缺少的,在德育实施时,必须注意外铄和内化并举,强调内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遵循一定的内化逻辑与内化进路,一是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为价值认识,二是化社会政治意识为个体思想信念,三是化外在的教育价值体系为内心情感意志。这三者之间呈现逻辑递进关系,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的完整内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黎凤环 《高教论坛》2011,(5):100-102,122
内在学习动机因其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动力强的特点,是推动学生持续不断学习和求知的内在动力。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浅层性、功利性、物质化,不利于他们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自我决定论观点,从提升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水平、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选择决定权利、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有效地运用外部奖励五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德育需要外铄,但外铄“过犹不及”而导致的外铄失度,对德育内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青少年身上蔓延,外铄过度造成了对青少年的“折磨”,外铄不足又变成了对青少年的放任。正确把握外铄与内化之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外铄失度。第一,以外铄作为内化的起点,以内化作为外铄的目标;第二,以外铄作为内化的基础,以内化去追求对外铄的超越;第三,以外铄确定内化的方向,以内化实现外铄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大学生 KAQ内化与外烁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认为这些阻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内化与外现——素质教育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理论与实证结合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教学中如何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又如何外现为能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并对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和教法改革问题提出了见解,使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又向纵深发展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作为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有限度性。公民道德内化指公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公民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公民道德素质的过程。自我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在公民道德内化中处于支配地位,这使得公民道德内化过程呈现出自律性与他律性、共有性和独具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生成实践活动。将外在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思想,从而实现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做一定的分析,可以提出充分发挥内化机制作用的系统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控式学习的内化机制就是探究在教育情境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手段,把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观点、文化科学知识、社会行为能力等客观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学生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其中内化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及效果,而目前对内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化机制是实现内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效的阅读教学应将文本对话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对话形式,使学生达成对文本的悦纳内化,形成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育。本文从德育内化的必然性,以及学生内化的条件和机制,论述了学生内化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内化的必然、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阶级以来 ,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服务的。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把自己的观点、意志传播给青年一代。而德育则是主要的传播手段和途径。德育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体现 ,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 ,都十分重视德育。但是 ,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并内化于心 ,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高等学校德育是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实践。德育过程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道德内化对于建构德育原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揭示道德内化的形成机制, 探讨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发面阐述了如何使小学词语内化的策略,分别是联系"生活"内化词语、寻找"异同"内化词语、聆听"声音"内化词语和把握"内涵"内化词语。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的问题。原因是学生不重视阅读,没有"吸收",就谈不上表达,没有真切的观察、体验,缺少真情实感。因此,只有把大量的信息进行"内化",加以储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加以外化,才能写出具有生活味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外在的道德强制虽可以产生道德行为,但产生不了道德自觉。社会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个人才能在不被监督的情况下其言行也能合乎道德的要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国民的道德素质才能得到名副其实的提高。道德内化的途径形式多样,诸如模仿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认同自居、自我强化等等。但这些途径只有在道德本身以情感人的前提下才能水到渠成。那么,探讨“情”与人生的关系以及道德“以情动人”必要性和方式,这对于道德走出目前的困境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内化就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必须以主体先存心理结构即图式为基础,道德规范只有经过道德内化图式的整合(即刺激——体认——信奉)才能内化为主体的道德。形成主体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的品德认识是德育内化运行过程的基础,为了顺利运行德育内化过程,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品德基础,传递德育信息;健全教师集体,提高教师集体的品德认识;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实现品德认识的升华,更好地促进德育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 ,高校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 ,消除这一现象应从高校德育课的内化入手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前提 ,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