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了苏联、东欧等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得失,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把加入世贸组织比做一把“双刃剑”,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入世问题上既面临着珍贵的发展机会,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比喻,形象地暗示着“执剑者”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不幸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属于“自伤”。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今天的发展,最大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政治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许多谬论,引起人们很大的思想混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现在,林彪、“四人帮”虽然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他们散布的流毒还没有完全肃清。至今有很多同志,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是否存在民族问题?存在哪些民族问题?以及怎样解决民族问题?在思想认识上都还不十分清楚。因此,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观,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上所散布的谬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实质以及我国人民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工作任务,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53-53
20世纪7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遇到了严重挑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人力资本思想.新学说中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有三种: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和教育的社会化理论.并称为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1)筛选假设理论。筛选假设理论简称筛选理论.筛选理论得出一个与人力资本理论原有观点不同的见解:如果雇主对雇员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现代技能开发》2009,(11):53-53
高职教育转型具体的战略发展思考包括:(1)培养生态学思维,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一是要增强教育生态意识.制定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框架.整体推进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二是要从生态演替和生态区域的角度正确认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要明确高职院校的生态位.根据不同高职院校的生态位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城镇化加发展进程中,全国劳动力增长重心已经明显地转移到城镇地区。但是,城镇化滞后导致就业容量扩增滞后和城乡就业压力加剧;转型时期的城镇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乡就业压力的相互交织。因此,我国必须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走城镇化推动型的城乡就业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给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文知识分子在学术和社会分工上各自定位,形成了“国策派”、“学院派”、“文人派”、“社会抵制派”等基本类型,对中国改革的深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转型时期人文知识分子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世界各国由中古农本封建主义文明向近代工商资本主义文明转型的先驱和典范。长期以来,各国史学界为了认识把握这次社会转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认识英国中世纪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对把握认识英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脉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苏联学者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经济效益问题既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不少学者的注意。原苏联,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几十年来,既取得了丰硕成果,又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根据笔者在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学习研究期间收集到的资料,对原苏联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点介绍,以供国内同行参考。一、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两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今天,实事求是地搞清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从事民族工作的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的差生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对差生问题研究得较多的是所谓“学业不良”现象。大多数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后进生”,认为学业不良是由于许多“后进”现象的积累、溶合的结果。这些学生在某一教学阶段里没有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们的一个个“后进”症状对症下药,就可以使差生逐渐转变为一个优秀生。这是目前学术界对差生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也是一种比较积极乐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蓝天学院的实际分析了由于形势发展和变化,促使各类办学形式相互竞争的现实,阐述了转型时期中国的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问题在客观上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存在。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该强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国家归属的政治认同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中华民族的认同,强化公民的意识和公民的权利义务,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相似文献   

15.
秦朝统一中国、对西海有所影响,汉武帝击匈奴,打通域,西海归入汉版图,历西汉、东汉、西海地区的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日渐融合,农业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汉文化也传播到了青藏高原,秦汉统一政策对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大背蒂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资源配置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资源流动是教育领域内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不同概念入手,揭示了中小学教师无序流动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序配置教师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办高校已经到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必须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适应国家教育方针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与完善。在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完善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统一思想,全员参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义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多种道德价值标准并存的条件下,人们对“义”与“利”的态度也出现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倾向。因此,利用舆论、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使消极因素朝积极因素转化,就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我们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包括非赢利组织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社会支持与保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资源配置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资源流动是教育领域内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不同概念入手,揭示了中小学教师无序流动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序配置教师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