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讲述复杂的故事,塑造众多的人物,来摹写豪门的坍塌。无论是主要故事层面,如士隐遭际,黛钗纠葛,还是次要故事层面,如下人荣枯,都指向了当假和真对抗时,假存真隐,宜假不宜真的风俗世道。《红楼梦》中讲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故事,几乎每个故事的最深处,都指向了宜假不宜真的世态人情,指向了贾家在喜假不喜真的社会风俗裹挟下衰败的悲剧。揭示真不胜假的悲剧,才是《红楼梦》表层文字下隐藏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陈灿  剑男 《语文学习》2023,(7):43-46
<正>关于《百合花》这篇小说的主旨众说纷纭,多数解读将目光聚焦于结尾处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并盖上百合花被的情节,有人认为这体现出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1],也有人将其视为“对战争的反省和思考”[2],有人从中读出了青年两性之间的爱情隔阂[3],还有人认为通讯员的牺牲是身体的献祭,三人共同上演了一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4]等。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视角或借助某种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阐释,导向了特定的主题,各有合理之处。然而,  相似文献   

3.
<正> 百韵诗的全题是《秋日夔府书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它的特殊长度。它的长度不仅在杜集中是众诗之冠,而且也是前无古人的。元微之曾拿李白与杜甫比较,说他俩在许多方面都不相上下,只有一个方面李却大不如杜,这就是杜能够“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①,最能集中体现这些特点的当然要数这篇“大或千言”的百韵长律了。可是后来的元遗山却批评元微之的论点,说是“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  相似文献   

4.
脂砚斋在《红楼梦》一开篇就掷地有声:此回中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醒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而作者在第一回中又说大旨谈情。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  相似文献   

5.
脂砚斋在《红楼梦》一开篇就掷地有声:“此回中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醒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而作者在第一回中又说“大旨谈情”。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1994年 ,笔者曾和几位青年教师在送教下乡过程中研究并实践文言文诵读五步训练法 ,到1996年以《木兰诗》公开研究课的推出和论文《弘扬传统 ,走出误区———谈文言文诵读五步训练法》(《青海教育》1996年 9月号 )的发表为标志 ,该法基本定型 (因此也可以把这个训练法模式称为“《木兰诗》教学法”)。从那时候起 ,引起了许多同仁的重视 ,类似的尝试便从未中断过。2 0 0 0年 ,青海省教研室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为目的 ,在西宁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了语言积累———文言文诵读教改新模式研究课系列活动。从参与讨论的 10 0名教…  相似文献   

7.
“木兰”一词,《辞源》中有四条释义。(一)香草名。《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二)木名,又名杜兰,林兰。(三)人名。(四)围场名,约当今河北围场县地。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人了北朝民歌《木兰诗》。这首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位女子木兰女扮男装  相似文献   

8.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名作,在过去的诸多点评中,都认为此文着重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愿望,突显了作者不为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原则。但作者通过多年对此文的教学,认为之前的点评并未说重要害,通过分析后提出了对此文主旨的另类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0.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名作,在过去的诸多点评中,都认为此文着重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愿望,突显了作者不为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原则。但作者通过多年对此文的教学,认为之前的点评并未说重要害,通过分析后提出了对此文主旨的另类看法。  相似文献   

11.
<羚羊木雕>,文题即线索.全文就是围绕着这只名贵木雕展开故事情节的:文章开头父母逼问羚羊木雕的下落,进而用尽各种方法让"我"去讨要本已经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文章中间还穿插着对"我"和万芳真挚友谊的回顾.毋庸讳言,父母的逼迫、万芳的仗义让"我"很是为难,尽管最终万芳并没有因为我的食言而记恨"我",但是"我"仍觉得"我"是全世界最伤心的人.  相似文献   

12.
13.
对于《木兰诗》的思想主题,历来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赞颂了木兰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笔者以为,与其说它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还不如说它是一曲凄凉的战争悲歌。透过明朗欢快的笔调,我分明听到了一种愁苦的悲音,“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军情十万火急、战云笼罩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的声音谁愿意去聆听?于是英雄的豪迈气概,掩盖了脉脉的儿女情怀。除了匆匆地替父出征,木兰别无选择!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战争是残酷的。借助“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见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相似文献   

14.
对“唧唧”一语,人们多倾向于“叹息说”,笔者以为应解作“织布声”。解作“织布声”,诗的头两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紧密相应,生动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木兰纺织图,一个勤劳的织女形象跃然纸上。天天弄机杼,这是木兰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定格。这两句为后两句(不闻机杼声,  相似文献   

15.
张凤琴 《高中生》2008,(18):27-27
一、有关文章结构的问题1.考查点为文章题目如果试题问文章题目好在哪里,考生可以这样回答: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刻)。  相似文献   

16.
“V在了N”结构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中“V在了N”结构。“V在了N”指“站在了门口”、“躺在了床上”一类结构。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使用情况;第二,说“了”;第三,说“V”;第四,说“在”;第五,说“N”。最后从总体上描述了“V在了N”的结构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需要观念和行为的同步更新。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严重地制约着课改的顺利实施,“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帮助实验教师迅速转变观念,革新教学行为,我们从课堂结构人手对教师进行引导。这是因为结构是事物的联系形式,反映和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结构不同,性质就不一样。课堂结构也同样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通过一定的形式,把新的课程理念外化成一种可看、可感、可以操作的教学环节和步骤,格式化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这样,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按照现成的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改变传统习惯,渗透课改理念,逐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戴震学识渊博,举凡天文、地理、制度、名物、音声、算数无不精通,但以哲学上成就最大,最为后人看重。他生活的雍正乾隆年间,文网严密,文字狱接连不断,学者动辄触禁,大多转向考据。戴震虽重考据,但更重义理,这是难能可贵的。平生哲学著作共十三种,其中以《孟子字义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最为重要。《疏证》打着孔孟的旗号以反对自称为孔孟嫡‘的程朱,表面上看,像是一场儒家内部之争;实际不然,它是新时代的信息,是一场对封建文化进行根本批判的前奏。本文拟对戴震哲学的核心和主旨,以及他论证主旨的两个领域,也就是两种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从露筋祠考,王士稹的家世渊源和郑成功入长江一案三点出发,重新考量《再过露筋祠》的主旨这一问题。并以此为立足点,来探求王士稹早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