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爱写作投稿的人来说,收到编辑的来信,特别是编辑的亲笔信,是十分值得纪念的。这是因为,片纸之中凝聚着编辑对作者的尊重、教诲和鼓励。所以,我从开始投稿起,就注意收藏编辑部的来信。我收藏的编辑部来信,以铅印的退稿信居多。你可别小看铅印信件,其中同样饱含着编辑的劳动。因为编辑除了填写作者姓名、稿件题目外,还须填写退稿的理由。要将“理由”写得准确,又要言简意赅便很不容易。还有的编辑觉得空间太小,又在信眉上另外加写,这就须很动一番脑筋。我收藏的这类信件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学报》、《青年报》、《人民文学》、《山东文学》、《青春》、《大众  相似文献   

2.
“编辑”概念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刊1991年第2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编辑”辞义辨析》,出乎意料地收到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来信,表示赞赏。可见《编辑学刊》的影响很广,与我持相同见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又看到本刊1991年第4期上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尽管刘先生的观点与我相左,但他说:“《辨析》虽属批评我的文字,然而都是为了繁荣编  相似文献   

3.
作者和编辑,多是不见面的朋友。除了以寄稿,看稿,改稿,退稿等方式彼此联系之外,常有书信往来,相互谈创作,谈生活,谈感受,诉说心里话。不少青年作者,往往称编辑为“老师”,其实,作者也是编辑的老师。编辑从作者的来稿和书信中也学到许多东西。最近,我收到一位青年作者的来信,就感到很有教益。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时常感到力不从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幅漫画:《李杜遇难》, 画的是一个编辑向李杜提出“以咱三个人的名义出版”“李白杜甫诗稿”的“意见”。由此,我想到了编辑道德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作为一个编辑,应该自觉地摒弃和抵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怎么改名“赵侠燕”了?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收到了解放日报的来信,里面是一张《退稿通知单》及原稿,上面写着:“沈哲文读者:寄来的信稿已收到,经研究不准备刊用了,现将原信稿退还给你……” 我们的报刊在对来稿经研究不用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退稿通知单》,让其心中有数,再作努力呢? 笔者以为,答案是肯定的。诚然,给作者寄《退稿通知单》,会增加一点工作量。但是,一张铅印的《退稿通知单》,填个姓名、日期、标题,是完全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 给作者寄《退稿通知单》,体现了编辑对作者的尊重。如果作者从编辑那里得不到尊重,还有谁愿意写稿呢?…  相似文献   

7.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信箱的编辑同志: 我在某些报刊上见到标有“报告小说”“纪实小说”的作品。请问什么叫“报告小说”、“纪实小说”?它们与小说、报告文学是不是一回事? 长记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所提“报告小说”、“纪实小说”,我在一些刊物上也曾见到过。在小说前加“报告”或“纪实”二字,我想大概是作者着意强调小说中的人和事都  相似文献   

10.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亲人远离身边,最让人盼望的是(他她)的来信。所谓“家书抵万金”,正是道出了家信的珍贵。而对于一位自己的儿子正在前线作战的父亲来说,盼子来信的迫切心情更是不言而喻了。江苏扬中县幸福毛纺厂印士根老师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儿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来信了,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你们好!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新闻与写作》刊登了我写的《鼓起了我写作的勇气》一文后,我先后收到浙江、河北、黑龙江、山西等八个省市、自治区30多名想学新闻写作同志的来信,要求我与他们谈谈如何写稿的体会和推荐学习的书籍。浙江省温岭县武警中队的颜玉林同志在信中说:“我是一名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中不甘落后、决心做出成绩的战士,部队里有很多东西可报道,由于对这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投递出去的稿子如石沉大海”。看了他们的来信后,我本想一一回信,又一想,他们能从《新闻与写作》上认识我,说明他们也喜欢《新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上初中时,有一次见一位同学收到某报编辑写来的一封百字退稿信,我心里好生羡慕!要知道当时在我们的眼里,编辑可是至尊至上的人呵。现在终于熬到自己也做了编辑的时候,才知道编辑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不过有一位老编辑,我却时时想起他。那是1988年的春天,我正在南京求学。有一天,我忽然收到一封来自山西《青少年日记》杂志编辑部的约稿信,下面署名杭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收到一封作者来信,他说:“在投稿的规矩上,我一般遵循报纸一个月不见用,即另投;杂志(月刊)两个月不见回音,即另作处理这个‘常规’。他征求我这位当编辑的意见,问这“不知是否可以?”就我个人来说,是完全赞同他的这个投稿“规矩”的。因为,这样做至少会有三点好处。一是能使作者多点投稿的自主权。“一稿两  相似文献   

14.
疑义相与析     
1997年12月24日,我收到山西大同矿务局马脊梁矿宣传部武昌山同志的来信。来信说,他读了《新闻三昧》1997年第11期上《写完“至少看两遍”》一文,在新闻写作方面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善意而中肯地指出了文中的两个数字差错,这是武昌山同志对《新闻三昧》和我(作者)的爱护。我被他的爱心行动所感动,于是,把这封信的内容和我的感受告诉了《新闻三昧》的主编张淑华同志。  相似文献   

15.
新闻单位都想报道独家新闻,也曾呼吁过,请作者不要一稿多投。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编辑的工作做得好与差是关键。记得,我曾寄一篇稿子给北京市办的《成人教育》杂志,没过几天,就收到编辑部的来信,对稿中提出了几条修改意  相似文献   

16.
在我业余写作的四年中,已有十几篇稿件分获一、二、三等奖,而获奖的全是“豆腐块”。 1987年,我在北京学习企业管理时,就爱上了“爬格子”。我曾给《北京日报》写过好几篇长稿,可一到编辑部就被“枪毙”了。有一天,我到《北京日报》社取经,当时的周末版编辑宗春启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告诉我初写稿要从“豆腐块”开始。从此,我就把“豆腐块”记在心上。有一天我去沙滩邮电所寄信,忽然邮筒冒烟起火。查明原因是过路行人将烟头扔进邮筒,我速将此事写成几  相似文献   

17.
当编辑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编的稿件或版面得到读者肯定。 前不久.我们收到四川省绵阳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冯宇民的一封来信,对《战旗报》最新推出的副刊专版《古今中外》提出表扬:“我一口气读完了版面上所有文章.感觉心旷神怡,受益匪浅……祝贺《古今中外》出刊,我定会是忠实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9.
一日,我到单位上班,同事笑吟吟地捧来一张报纸。“用稿了”。但一看却愣住了:《海南特区报》?我何时向《海南特区报》投过稿?同事又递上一封信,方知:两星期前寄给《文汇报》“生活”副刊的一篇小稿,因稿挤一时难上,编辑罗达成同志怕误稿,替我转给《海南特区报》刊用,并来信说明并致歉。这事在同事们中间引起了一阵小波动,人人都说,这么负责的编辑少见,便纷纷谈起往日投稿遭到的冷遇来。甲说某报曾来信称要用他的一篇稿子,年余未果;乙叹某大报用其稿而不发稿费;怨好稿不被用的  相似文献   

20.
1989年7月下旬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了海外侨友的一封来信,并附寄一本《瞭望》周刊(海外版)。信中说:“感谢这位不相识的作者,把国内沿海开放城市的外商投资环境告诉了我们。许多朋友在看了《烟台经济开发区巡礼》这篇文章之后,坚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