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州学人》2008,(6):47-48
自2008年起,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为国家新增法定假日,放假3天,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深得人们喜爱。本期特为海外学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相似文献   

2.
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本文在分析了新增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8,(3):51-52
自2008年起,国家增加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本刊将陆续将这三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逐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7,(4):56-56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成怀 《神州学人》2006,(10):34-35
中秋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是一个以赏月、庆丰收为中心的民俗大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之中,秋高气爽,皓月当空。此时正是五谷丰登、丹桂飘香的季节,各种时鲜水果也大多收获上市,家家户户团圆聚会,同庆丰收,在皎洁的月光下,共话亲情,人世间充满了团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因此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之为“团圆节”。尽管各地在中秋节俗上不尽相同,比如河南的赏菊、安徽的舞草龙、苏州的夜游、浙江的观潮等等,然而饮酒赏月、品尝月饼、亲人团聚则是这一节日的共同核心内容。“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但…  相似文献   

7.
肖巍  张宣文 《父母必读》2021,(2):146-149
1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和孩子一起学说吉祥话,学习拜年的礼仪,还可以阅读和过年有关的经典绘本,了解关于春节的传说和讲究,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中国年.  相似文献   

8.
咱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到了。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期待很久了。中秋节这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没有赖床。晚上就可以跟全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亮了,真好啊!妈妈单位发的月饼一定很好吃,我捧着包装精美的月饼爱不释手,翻过来倒过去地端详。妈妈看我垂涎欲滴的模样,对我说:“洋洋,想吃你就拆开包装吃吧,又没人和你抢。”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备受国人关注的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正式公布实施。政府采取国务院令的形式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传统民俗节日确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这无疑会对保护传统民俗节日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非遗概念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之为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形式.近些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等现实境况影响,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非遗保护视角出发,以传承节日文化的技术应用为切入点,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并以端午节为例,列举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家庭节日,也常以家族、社区为单位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可以有效地建构集体认同,增进社会网络稠密性,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对于乡村团结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面临多重危机,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公共性严重萎缩。从福建省潋城村端午节当代状况来看,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公共性”不仅可以传承,而且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关键机制在于,一方面要不断讲述传说,再造传统,模塑集体记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的现代节庆形式要重视民间组织民俗的传承,尽可能激发民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表现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人情美、饮食美、服饰美和生活环境美等多方面的审美意蕴,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审美追求,其中浓郁醇厚的人情美是其最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性、必要性。本文以我国目前公布的节假日改革方案为契机,来论述开设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建构。从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着手,论及其内容设置、课堂实施、课程考评等。  相似文献   

15.
9月22日 晴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琼宇高寒,捧出了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了秋夜天香。伴随着秋高云淡,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一次在人们的企盼中到来了。  相似文献   

16.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程俊 《初中生》2008,(4):26-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以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由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依托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背景,连接起来的中国传统节日宛如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礼仪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千百年来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20.
沈海滨 《小读者》2011,(9):39-40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