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前,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黄兴主持下,为实现“建立民国”纲领,制定了《革命方略》,规定了武装反清夺权、创建民国的总方针与政策、民国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财政制度与对外宣言。它既是成功创建民国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崇祯十年。安徽休宁十三都三图的村民建立起了一个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会组织——祝圣会。从那时起一直到民国三十年,祝圣会存续了300多年。祝圣会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祝圣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首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约、规定,对会首的行为进行约束,以杜绝会首的腐败行为,维持祝圣会的存在;二是祝圣会拥有一定数额的资产。由于祝圣会采用了比较合适的资产运作方式。资产一直保持到了民国三十年,这也是祝圣会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民国建立前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起落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立前孙中山鼓吹民权主义曾达到一个高峰,但民国建立不久,他对民权问题却采取了满足现状、有意回避甚至予以抑制的态度,直到成立中华革命党才重新高举民权主义旗帜,起落的原因在孙中山当时政治发展大势缺乏清醒认识,其民权主义本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成都民国公馆不仅仅体现了那个时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也体现了中西建筑中西思潮的碰撞和融合,是值得我们保护和研究利用的。本文将从成都民国公馆的形式特点、馆主的身份背景以及民国阶层上升来探析成都民国公馆的军阀特色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国史料丛刊》是当前海内外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一套民国史料。在选材上,它以“史料”为原则,着重纸版书籍,补其他丛刊、资料汇编或丛书之所无。在编排体例上,按照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5大类30目进行编排,自成体系。在史料价值上,它从各个方面揭示了民国史的演变轨迹,是研究者必备的基础史料,必将促进民国史教学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著名党史学家彭明一生建树颇多,研究所涉及的领域甚广。他因对五四运动的精深研究而誉满学界。他对民国史倾注了不少心血,堪称民国史研究的先驱性人物。他对民国史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探索相关专题,铺垫民国史研究开创之基;二是参编著作教材,增添民国史研究壮大之势;三是表述深化建议,指引民国史研究前进之向。彭明终身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却对民国史研究投注莫大热情。原因在于他切身体会到了民国史研究成果之于党史研究深化的极大重要性。他在民国史领域的深耕细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史学界同仁。其学术贡献为毛泽东所说的将党内党外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刘博 《安康学院学报》2013,(6):109-111,118
社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文化领域。民国前期,高等教育的变革贯穿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它加快了民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进程。同时,高等教育发展进步更是促使了整个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其它社会领域的变化。本文阐述了民国前期高等教育发展演变的历程,探讨了其对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图书馆为例,在介绍当前民国文献保存状况、分析民国文献大规模残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民国文献保护的几点办法。  相似文献   

9.
李怡于2009年提出关于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范式“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研究里取得了方法论上的突破。由于形成时间短暂,它还需要经历诸多现实的考验。在命名方面,“民国机制”实际指的是民国文学机制,它所作用的对象依旧是中国现代文学,实质未能跳出“现代”意义的内涵。同时,研讨还包括“民国机制”划分边界的依据和时空影响。李怡把酝酿“民国机制”的时间定在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依旧未能跳出以“国体和政体”作为文学史划分依据的桎梏。虽然中华民国曾作为一个政权符号存在,但“民国机制”并未能在当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李怡并没有对文学史观和价值评判标准作出一个完整的解析,所以学界对民国机制“能包容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这个命题仍需质疑并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它对民国前期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逆向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士伟 《江苏教育》2014,(13):24-26
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民国读本近些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而"民国读本热"背后的原因是因其奉献了儿童的文学,教材所渗透的理念是培养"文学的儿童"。面对"民国读本热",我们一线教师应更理性对待,挖掘其蕴含的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追本溯源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为当下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国青春偶像剧是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热点之一,文章站在大众文化的视点上,从“施“与“受“两个相互作用的维度出发,通过分析民国青春偶像剧的文化策略和受众心理揭示了其成为热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川汉铁路是清末提出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它从规划兴建到其西段成渝铁路的建成,历经了清末、民国、共和国初期三个时期。它对四川的交通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四川的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诸种原因,川汉铁路的线路经过了数次变迁,最终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铁路线路布局。  相似文献   

14.
保罗·孟禄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多次访华并对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通过实地调查,孟禄分析了我国民国时期中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策略,对民国时期中学科学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肇始于清末民初,是移植西方近代大学制度的结果。它的发展历经了清末的萌芽期、民国前期的成型期和民国后期的完善期三个时期,也历经了研究生教育制度与学位制度相分离、相并存和相结合的三个阶段,而且它的发展与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是基本同步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的军政府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大致包括各省光复、民国建立、帝制推翻三大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各省光复及其所建立的军政府又最为关键 ,因为它是民国建立与帝制推翻的前提和基础。各省军政府均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省军政府是新旧制度交替时期的特殊政权 ,是中国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反封建斗争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军政府和“都督”的由来从 1 91 1年 1 0月武昌起义爆发 ,到 1 91 2年 2月清帝宣布退位 ,人们通常把这四个月称之为“光复汉业 ,实行共和革命”即辛亥革命光复时期。这一时期内 ,全国先后有 1 4个省宣布脱离…  相似文献   

17.
民国军官短剑在中国历史上匆匆而过,加之政治原因,使本来很平常的物件变得扑朔迷离。据文献与实物考证,民国军官短剑实际发源于庐山军官训练团时期的"庐山剑",陆军军官学校中的"中正剑"只是对"庐山剑"的改进与发扬,后来才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军官短剑,1936年把短剑列入陆军服制。短剑的名目繁多,每种说法都有其来源,实际其真实的名字就是短剑。它的产生是在特殊背景下,各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丽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99-102
民国建立后,女学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女子教育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女子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有三个方面的经济原因,即政府教育投入、社会资本的支持、家庭对女子教育承受能力的增强。其中政府的教育投入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为其主要的经济原因,而家庭承受能力的增强则为其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国的这段历史很有意思,它的确比我们此前的明朝历史、清朝历史要有色彩。如果真是想发现彩色历史的话,这个民国历史最有可能是彩色的。它很多可以呈现出非常截然相反的,面目各异的面目出来,很好看,也很好玩。  相似文献   

20.
民国学生装以其独特的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成就了中国校服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至今依然感动着世人,它的存在对当代大学校服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文章从介绍民国学生装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对男女学生装不同形态和款式的介绍,揭示了民国学生装所隐喻的独特文化精髓,并提出了民国学生装对当代大学生服饰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