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确定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昆虫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研究其对壁画造成危害的机理,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及有机酸类,仿爱夜蛾雄虫排泄物的成分比雌虫更为复杂.这些排泄物在壁画表面堆积并形成颜色较暗的扩散圈.主要结论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在壁画表面附着及入渗扩散,污染壁画画面;成虫排泄物中有机成分也是造成壁画颜料及其胶结材料腐蚀退化的重要因素;成虫排泄物的累积与干燥收缩可诱发并加重壁画起甲病害.  相似文献   

2.
敦煌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广阔的艺术天堂,其中的莫高窟壁画作为艺术瑰宝令后人望尘莫及。本文在了解并研究了关于莫高窟壁画艺术特点的同时,力求继续挖掘敦煌这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发现其更多更美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3.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通过考察 ,领略到了莫高窟艺术的辉煌及其绚丽的画面效果。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唐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表现技法和制做特点。  相似文献   

4.
壁画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积聚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的发展意蕴,是古人艺术的沉淀。敦煌艺术辉煌灿烂,壁画具有非凡的“若动若静”的美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不可多得的瑰宝。壁画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古汇今、海纳百川,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发展及敦煌莫高窟壁画创作形式具有极强的美学风格,对后人艺术研究产生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烟熏病害是敦煌壁画的典型病害之一,具有颜色破坏大、修复难度高、相关研究少等难点,实体修复对烟熏病害尚没有有效的复原手段.针对敦煌壁画所面临的烟熏病害,以莫高窟第156窟北壁烟熏壁画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复原和物理化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两次烟熏模拟实验,探究了颜料在烟熏条件下产生的变化规律,收集了颜色在烟熏过程中变化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烟熏壁画数字化复原方法.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模拟实验的数字化色彩复原研究方法,取得了珍贵的烟熏壁画数据样本,相关数字化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烟熏类壁画的数字化色彩复原中,将烟熏前的颜色展现给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第85窟的壁画病害主要是空鼓、酥碱和起甲等,保护修复人员针对第85窟不同的病害类型,应用现代修复理念研究出了适宜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对该洞窟的保护修复,解除了壁画进一步劣化的危机,使壁画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85窟壁画地仗酥碱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以莫高窟第85窟壁画颜料、地仗以及地仗中可溶盐分析结果为依据,制作了含盐量分别为1%、6%、13%的模拟壁画试块,并将其放置于模拟空气湿度变化的实验装置中,观察试块在高低湿度循环时产生的变化.实验表明,试块中含盐量为1%时,相对湿度的变化不会造成酥碱.而含盐量为6%和13%的试块,经过一个高低湿度循环后,就开始产生酥碱的现象,且含盐量13%的较6%的试块发生酥碱的速度快.经过30多个循环后,6%和13%含盐量的试块其酥碱严重程度趋于相同.该模拟试验得到了与莫高窟85窟内相似的酥碱现象.  相似文献   

8.
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简陋、材质脆弱,再加上洪水、沙尘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古代壁画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病害。要对这些壁画进行预防性保护或对病害进行修复,需要根据病害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过程是在所获取的图像上对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区域进行精准的标识,为修复或监测分析工作奠定基础。敦煌莫高窟等遗址保存壁画的规模巨大,而目前壁画病害的标识一般使用通用工具如Auto CAD等,这类工具存在着专业针对性差,学习周期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很难满足病害标识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古代壁画病害标识工作的调研,本文设计了一种专业针对性强,学习周期短,操作简捷,功能全面的古代壁画病害标识系统。通过在敦煌莫高窟的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可以减轻病害标识工作的繁重程度,极大地提高病害标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西域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品,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成就,以及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和创作,壁画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并产生了许多传世珍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 5幅白衣佛说法图 ,从图像和窟内位置的意义等方面作了考证。笔者认为白衣佛图就是《观佛三昧海经》卷 4《观四威仪品》等佛教典籍中所述的“那乾诃罗的佛影”。还论述了白衣佛与北朝时期盛行的“观佛”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旅游开放热给遗产地带来的挑战,敦煌研究院的探索和实践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莫高窟的管理体制始终未变:有一个依法设立的保管机构;能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制订并实施长远的发展规划不动摇;能够聚集协调国内外多学科专家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提升、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多数敦煌壁画已经确定内容,但由于数量庞大、内容不一、画面残破等原因,少数壁画没有定名或者定名欠妥,通过仔细辨认,本文确定莫高窟第158、150、143窟10余铺经变画名称。本文首次公布第321窟十轮经变的榜题,榜题文字显示该经变是依据北凉译《十轮经》绘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述<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3卷)中所介绍的27件汉文佛经残页的出处,并对这些佛经与<大正藏>作比较,指出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冯国瑞敦煌莫高窟杂诗五十首>系冯国瑞先生于1955年参观敦煌莫高窟时所作,它们反映出50年代莫高窟人对敦煌艺术的基本理解,且未收入<绛华楼诗集>当中,故将此加以校注刊布,以慰先生后裔宏愿.笔者校录时保持原稿全貌,诗句中夹有原注者照录不变,文中出现有题记年代误识、文字疏漏、窟号错乱、句义有疑及引用典故者,在注释中一一注出.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闻名于世。泥质地仗中添加植物纤维有助于提高地仗强度,但对于改善干缩方面的认识不足。本文利用液体石蜡法测试草泥层地仗和麻泥层地仗的收缩曲线,探讨了不同含量的加筋材料对地仗层收缩性质的影响。收缩曲线表明,当地仗层中加入一种加筋材料时,随着加筋材料含量的增加,地仗层不再发生收缩变形并且含水率(即缩限)不断增大,体缩率不断减小。分析认为,加筋材料增大了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部分抵消了毛细压力,从而限制了土体的干缩变形。这意味着,古人在澄板土中加入加筋材料不仅提高了地仗的强度,而且改善了澄板土的收缩特性,解决了湿地仗的失水收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18.
在对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进行全面调查时,发现西壁龛下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下方还存有底层壁画。这些底层壁画内容依然是供养人。经过研究,认为第217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盛唐洞窟,而是开凿于武则天时期的洞窟,由初唐时期的敦煌大族阴稠家族开凿。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早期三窟属于敦煌石窟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最早期洞窟,包括第275、272和268等窟。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无损多光谱分析技术和介入性的剖面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这些洞窟的壁画和彩塑制作材料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