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并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武当山为例,采集官方网站及微博和游客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尝试对道教名山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进行分析,提取两个样本的高频特征词,了解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内容和主题,分析两种形象的差异所在,为武当山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体系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功能。作者基于目的地形象定位的基础理论,以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为例.阐述了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来大连旅游的韩国和日本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两国游客对大连旅游形象的不同认知,研究结论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并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旅游话语对于推广城市旅游形象与促进旅游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国际知名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中的游客评论,根据“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体系,进行编码分析,归纳出24个初步范畴,从中提取“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内在资源”“旅游外部影响因素”“旅游主观感受”“出游行为”等5个主范畴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核心范畴。研究发现,台州的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等吸引物在入境游客消费感知中形成了正面印象,但台州旅游也存在形象辨识度低、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偏弱等问题。据此,本研究提出台州市旅游国际化在练好“内功”的前提下,要着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和差异化的旅游国际营销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者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期望能深度融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氛围之中。以具身理论、“认知-情感”理论为基础,通过ROST CM6软件对沉浸式旅游空间的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认知形象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等方面;情感形象两极分化,积极情绪略高于消极情绪;整体形象感知正面词汇词频数大于负面词汇,重游意愿较低。沉浸式旅游新空间需要平衡好文化元素与商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与评价,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与加工,可以得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将黄山风景区大量收集的游客的网络点评作为样本,使用软件ROST ContentMining提取黄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索游客对黄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并针对游客反映的不足之处做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分析黄山风景区旅游者构成,充分挖掘更多潜在旅游者.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基于营销传播学的学科理论,从人本主义理念中情感因素着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生成机制,解析如何树立、推广、维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联因素,就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资产、构建"个性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标识系统、准确定位并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宣传推广、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整体营销及长期维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旅游形象分析的“二维三地四脉”理论模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运用新“四脉”理论等,对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旅游地分析包括地脉分析和文脉分析,分别研究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资源为导向,是旅游形象的本体。竞争地分析即商脉分析,从旅游形象区分的角度,研究旅游地之间旅游形象的屏蔽与叠加效应,以竞争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次修正。客源地分析即人脉分析,是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形象感知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地形象是影响游客目的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子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讨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系统评价其服务质量水平,对于打造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升城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保障和满足游客的多方面旅游需求,实现较高的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服务、风景、环境、设施、流量、特色、体验和购物等8个方面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服务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性测评。研究发现,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略高,其中游客对“服务”的评价最低,对“流量”的评价最高。上海应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2.
游客经常会让旅游目的地人们充当拍摄模特,然而他们也经常抱怨这些模特向他们索取报酬。去到箐口的游客也存在这种苦恼。游客的烦恼是跟他们在现代旅游中要求旅游目的地人们依然“纯朴”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市场经济让村民知道给游客当拍摄模特应该得到报酬。双方的矛盾是不利于当地旅游发展的。通过将游客对使用村民肖像的支付转移到由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来支付,既可以解决村民肖像权报酬问题,又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人们“纯朴”的追求,这样是有助于促进当地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剩余收入的增加刺激着中国境外旅游的发展。欧洲旅游市场是对中国大陆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景点和活动、购物、当地环境、导游服务、饮食、住宿、中文交流能力、当地机场环境和交通这8大因素中,景点和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购物、当地环境、导游服务也是赢得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至关重要因素,其余四项被称为次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应避免不切实际的宣传,建立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制定合理旅游价格;提供完善产品;增强导游服务忠诚和提高服务质量;依靠情感营销提高游客忠诚度。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21,(5):67-77
"她经济"的发展促使女性旅游发展不断升温,而西藏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女性游客到来,鉴于此,在"推-拉"理论视角下,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进藏女性游客的旅游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推力因子"对西藏的好奇与向往"和拉力因子"西藏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是女性游客进藏旅游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应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推力公因子和3个拉力公因子,在此之中,推力公因子"探新求异与精神满足"和拉力公因子"西藏的独特性"两项是女性游客进藏旅游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根据结果进而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够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营销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各种旅游信息,网络文本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重要数据来源。选取游客对琅琊山风景区游记、评论等网络文本数据,根据扎根理论基本思想和方法对琅琊山旅游形象感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游客对琅琊山旅游形象感知中积极感知居于主要地位,消极感知居于次要地位;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包括取票便捷、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满意程度、休闲放松、交通便利、天然氧吧、居民质朴等八大部分;存在六个方面的消极感知,具体排序为:旅游价格>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安全>旅游体验>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16.
游客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及时了解游客体验,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促进目的地持续发展.以威海刘公岛为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相关游客点评和网络游记等网络文本搜集与整理,借助ROST CM6软件提取游客体验感知的高频词,深入了解游客的旅游体验,分析刘公岛在提供旅游服务中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品牌经济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针对永州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为了提升永州市旅游竞争力,论文针对永州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和营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了解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主题形象定位不准确,主题式品牌产品开发不全面,软硬环境的建设不够以及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单一落后等现象。在总结这些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相关理论,对永州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和品牌构建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优化品牌环境和创新营销方式对永州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系统进行完善。为永州旅游目的地品牌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和采用德尔菲法基础上,拟定21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指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IPA分析方法测量游客对都江堰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和期望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都江堰市在交通便捷度、舒适度和旅游地文化气氛营造方面需重点改进;在景区游道设计的合理性、景区门票价格"物有所值"的阐释以及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上需继续努力;在饮食特色、购物特色和丰富游客夜生活内容方面也应适度考虑。建议都江堰市从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地文化环境和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方面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和采用德尔菲法基础上,拟定21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指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IPA分析方法测量游客对都江堰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和期望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都江堰市在交通便捷度、舒适度和旅游地文化气氛营造方面需重点改进;在景区游道设计的合理性、景区门票价格"物有所值"的阐释以及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上需继续努力;在饮食特色、购物特色和丰富游客夜生活内容方面也应适度考虑。建议都江堰市从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地文化环境和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方面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以来是两个相对独立、平行的研究领域。作为长期以来的热门概念,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焦点。对于来源国形象来说,从解释消费者行为到指导国际营销,来源国形象一直是营销学研究的主流领域。从理论基础来看,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均是基于心理学的态度理论作为解释基础,且两个构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交叉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该交叉研究领域的文献发展脉络,对归纳出的三种研究类型进行评价,并对该交叉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