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周末版”的误区《北京铁道报》李强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报纸都办起了以娱乐性为主的“周末版”(或月末版)。大多数“周末版”确实以其轻松可读的文章,活泼新颖的版式,为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健康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我国的新闻界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周末版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追求所谓的知名度,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强调报纸的发行量,使得一些周末版出现了种种误区。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末版的误区,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末版要实现两个“超越”蔡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周末版热”,可能会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留下一笔,但今天的报人们更关注的是周未版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命运,因为有目共睹:近几年的激烈竞争使周未版中内容相互雷同、格调有的不高等问题日趋明显,周未版似乎走人了...  相似文献   

4.
5.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7.
仅仅几年前,在北京,办有星期刊、周末版的报纸还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再看,未办星期刊、周末版,或者扩大版、月末版、月中版的报纸反倒是凤毛麟角,所剩无多了。放眼全国,外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这种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格局,被称作“周末版现象”。回首来路,最初的足迹显得格外清晰: ——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率先推出星期刊,至今11年。全国性报纸办星期刊、周末版,这是第一  相似文献   

8.
“周末版”编辑须知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很快,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版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以下统称“周末版”)。大部分报纸的“周末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它的根本属性是由它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主张新闻工作“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邓小平同志要求“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江泽民同志强调“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这里既体现着我们党三代领导人对新闻工作寄予的殷切期望,也为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重大的使命。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此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南,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走出误区贴近职工──浅议工人报“周末版”的方位感田原1993年是报界颇为热闹的一年。“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周末版”,其勃兴和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报界一支新生力量──各地工人报亦未敢怠慢,纷纷拓展思路,加入“周末版”的竞争行列。...  相似文献   

12.
纵览全国报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报纸竞相推出的周末副刊版,以其可亲可爱可读的芳容和特色去取悦读者、扩大读者群。目前,这种势头方,兴未艾,成为当今中国报坛一大趋势。这些省级党报“周末版”尽管名称不同,形式有别,但都既体现党报性质,又吸取晚报风格。以轻松活泼的风格、清新典雅的韵味、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健康有益的内容,来反映时代精神,丰富和服务于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近见一些报纸的“周末版”以及属于“周末版现象”之列的一些报刊,发展势头颇硬,但“异军突起”之中,就难免泥沙俱下,少数周末版还着实令人担忧。有同志指出,它们有“一黄(黄色)、二黑(黑色恐怖)、三假(失真)的错误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多半是这类报刊编者的办报思想出了毛病。很少关心如何把报刊办得更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而是一门心思去拾取某些西方报刊的牙慧——追求刺激。在它们那里,刺激性压倒一切,玩命地哗众取宠,以耸人听闻为能事。主题的选择,标题的制作,描写的绘声绘色,以能最大限度地“吊”读者的“胃口”为奋斗目标,不怕冒风险。譬如色情描写问题,明明是“黄色”禁区,因为太富刺激性了,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变个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5.
近见一些报纸的“周末版”以及属于“周末版现象”之列的一些报刊,发展势头颇硬,但“异军突起”之中,就难免泥沙俱下,少数周末版还着实令人担忧。有同志指出,它们有“一黄(黄色)、二黑(黑色恐怖)、三假(失真)的错误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多半是这类报刊编者的办报思想出了毛病。很少关心如何把报刊办得更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而是一门心思去拾取某些西方报刊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录像或广播录音新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话语:某个被采访者某一句话刚说了半截,声音便被截断了。笔者这里所指的半截话新闻,其半截  相似文献   

17.
王小南 《新闻前哨》2000,(10):41-41
社会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越来越引起新闻传媒的重视。部分传媒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祭起一种法宝,这便是对被报道的社会新闻进行“黄色”处理。如近期在部分传媒社会新闻报道中常出现这样一些标题:《情人被他铰成肉酱》、《邪念引发的疯狂》、《“红颜知己”毁了“面粉老总”》、《粉哥粉妹:一对鸳鸯大盗》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追求煽情、刺激和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与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年、影响遍及世界的“黄色新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黄色新闻”及初出现在1897年的美国纽约。其时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  相似文献   

18.
"改文风"重在以清新朴实、生动活泼的文风,简洁通俗、鲜亮明快的语言文字,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形象化、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新闻单位在改新闻文风中,为了让文章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片面地追求口语化,大量使用不规范、不通用的口语、大白话、方言和土语,陷入了口语化的误区。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