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东渐,汉译佛典渐次形成。佛经文学独特的题材和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精怪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从佛教中汲取了灵感,使此时的精怪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较前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从佛教观念及佛经故事题材等方面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切入考察,以见梵汉交融互汇给小说创作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佛经故事与汉魏六朝仙道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其中的佛经故事亦随之传播.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亦适时发展,从道经内容来看,袭用佛经比比皆是.作为传播本教的多录自民间传说,因此,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佛经故事对六朝仙道小说题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佛教东渐,与中国传统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评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本以牛肃《纪闻》为对象,全面爬梳其中之佛经故事的踪影,逐一胪列新发现的受佛经故事题材濡染刻烙的小说,探寻其“本事”之源,中从汉译佛典及相关传录中梳理出部分小说题材之“摹本”,以实证材料同小说题材相对应,从而论证小说融摄佛故事,以展示梵汉化交融对隋唐五代小说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唐一代,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大量佛经故事亦流播民间,其中就有地狱游历故事.为了说明地狱之实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亡后或生人入冥游历地狱返还说教的故事.唐代产生的大量入冥故事与佛教的传播有直接关系,为唐代此类入冥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大量题材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5.
印度佛经中有大量的“譬喻”,这是印度佛教为方便教人而常用的讲经说法手段,汉译佛经保留了这些“譬喻”,并对中国禅宗经典《坛经》中的“譬喻”产生了重要影响。《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经典,同时也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本土禅宗典籍,《坛经》或继承或借用了这些印度佛经中的譬喻,但同时又有一些创造性的发挥和改造,从而形成了《坛经》譬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因子。佛教不断向文化深层的渗透 ,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 ;梵汉文化交融对唐五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古佛典序跋呈现出非单一性的特征,也即某一部佛典被题写有多个序文或跋文,佛典与其序文或跋文一一对应的局面被打破,它在发生时间、作者身份及题写数量等方面具有广泛与持续的复杂性。中古佛典序跋非单一性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当时佛教的发展程度、佛典的价值属性以及被翻译与整理的频度、佛典序跋的灵活性及其自身的发展程度等。中古佛典序跋非单一性的形成与佛典的多次汉译及整理、佛典类型的丰富、佛教宗派的推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佛教传入中国,便与文学结缘。在佛教的影响下,小说、诗歌、戏剧以及文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史传亦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表现在六朝史传中非凡之相的塑造、史传对佛教故事的化用以及史传中诵经解脱故事模式的形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佛教之于小说,由来已久。自汉以来,佛教佛经入主中原,逢盛世则偏隐,在儒道之下;后天下三分,自周以来的儒士系统则始有自觉与道佛双向涵摄。此后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分别受其深刻影响,其艺术旨趣与本土异殊,形成独特的表现形态。本文选取初唐人唐临《冥报记》,主要就《冥报记》的流转、汉译佛典的主要文体类型特点、以及其对唐临《冥报记》产生影响的文体进行说明,通过解读具体的篇目来指出作为文人笔记的《冥报记》的叙事怎样受到佛教文体、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视角新颖,胜义纷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借助语义学、训诂学、文化学等平台,寻绎出早期白话小说的形制特征及其与汉译佛典的文化源流关系,为变文讲唱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确定了"白话小说"的身份并予以小说史意义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佛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宗教。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有的来自我国佛学家著述的禅宗典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12.
鬼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言"中关于女鬼的作品与其本事相比在故事人物、内容情节、叙述方式等方面有了新发展。与六朝志怪唐代小说、《聊斋志异》相比在其身份、对礼的遵守、与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阅读佛典文献,主要障碍是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与佛教观念有关的.在佛典翻译过程中,这些表示佛教观念的词有的是借用汉语中原有的词,或增加新的义位,或增加新的义素.由于佛教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许多基本教义已融入普通人的意识形当中,被彻底认同,因而一般情况下人们难以觉知个别词语的特殊意义.下面诠释二例,以示一斑.一、软语:清净妙好的话  相似文献   

14.
佛教初传、筚路蓝缕,历经汉魏六朝,立足华土,于盛唐之际烜赫一时。在与中国传统化的撞击和融会中,不断丰富着中华化。唐代学是中国古化中的一朵奇葩,因而,佛教对于唐代学的影响尤为突出,浅而论之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佛典学形成、唐诗禅化和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东晋时期的西行求法僧人法显所著游记《法显传》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其语言受到了汉译佛典语言的影响。其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佛教词汇和异域文化词,是我们考察语言接触现象的一个绝佳范本。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来有“冥界”说,而无“地狱”说。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传统冥界思想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佛教地狱观念中的道德审判、罪恶惩罚的观念。地狱信仰与中国家庭宗教、祖先崇拜相结合,是佛教融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反映地狱观念的“入冥”故事,是在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对最集中地收录“入冥”故事的《冥祥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佛教地狱观念为中国冥界思想增添的新内容,以及佛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金刚经》与《心经》是汉译佛教经典,《坛经》、《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是本土佛教经典,均广为流传.究其根源,与佛教典籍多为语录体文体形式密不可分.本土佛教典籍的语录体文本则具有多元的包容性,呈现为故事化、韵文化、纪传体化及诗化的特征.禅宗语录体文本中的偈语,与中国诗歌相融合,既充分发挥了偈语的语义功能,又具备了含蓄的意境和耐人咀嚼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并与中国传统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因子。佛教不断向化深层的渗透,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梵汉化交融对唐五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六朝小说中的修佛考验母题主要是受到汉译佛经中相关描绘的直接影响,故事情节则几乎全部集中在考验奉佛者是否宝爱众生、具有众生平等的思想、是否扫除了物我对立等,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大办斋会之时,具有较浓的戏剧冲突意味。该类母题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于阗语《佛本生赞》选取了以大光明王初发道心为首的51个本生故事,对其进行诗体化的文学加工。这部《佛本生赞》延续了佛典中佛赞文类的传统——之前被洛伊曼拟为“观世音赞”的1叶于阗语残片实际上当属某种佛本生赞写本,在礼佛之外,可能还有辅助禅修之用,因此影响到其本生故事的选择。这些故事与龟兹菱格本生图像的绘制也有共通之处,体现了丝路南道与北道之间存在佛教故事的图文交流。于阗语《佛本生赞》还是难得的文学佳作,在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场景的铺叙、心理活动的刻画方面都极富感染力,与同类的梵语佛典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