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9,(6):47-47
2009月7月22日8点20分开始,我国长江流域将经历21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江苏苏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测到日全食。为使日全食地区的群众人人知晓世纪天文奇观,人人知道日全食科学知识,人人掌握日全食科学观测方法,日前,江苏省科协在全省全面部署日全食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1日我国西北地区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日全食……以下就日食的形成、观测方法及观测项目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我国首次获得日食时长达30分钟连续内冕像日全食是观测太阳日冕的最佳时机。中国2009日全食中心线联测项目负责人之一、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7月22日告诉记者,此次日全食观测,他们获得了长达30  相似文献   

4.
王玉民 《百科知识》2009,(16):18-21
7月22日,一次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横扫了我国人口稠密的大部分地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日全食只是一次难得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的机会,而对古代人来说,日全食的发生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09,(7):38-39
2009年7月22日上午,一场壮观的日全食将横扫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中国将成为此次日全食白东道主国家。最佳观测点究竟在哪儿?最佳观测点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在日全食发生中心带上,如果在日全食带中心线上最佳;第二,日全食的时间要长,起码在3分钟以上;第三,天气状况最关键。此次日全食发生时,越靠近我国东部,看到的日全食时间越长,但时间差不超过1分钟,所以最影响观测的是当地天气情况。如  相似文献   

6.
<正>当地时间8月21日,一次横贯美国的大范围地区可见的日全食引发全民观测热潮。这种能令白昼变为黑夜的天文奇观让古人深感惊奇和畏惧,由此引发了数不尽的神话与传说;而对日食的观测,还直接发现和验证了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1.日全食为何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8月21日,北京时间22日凌晨,在以北美为中心的大片区域,人们目睹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事件。此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带恰好覆盖人口稠密的北美地区(从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的林肯海滩向东南方向,直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使得它在世界引发的关注度远超以往。上一次横跨整个美国的日全食还要追溯到1918年。  相似文献   

8.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绝对是一次"天文盛宴"。不仅为2009国际天文年增添了一次"天文盛宴",更为世界各地的天文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科学观测的良机。无论是公众,还是天文学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绝对是一次"天文盛宴"。不仅为2009国际天文年增添了一次"天文盛宴",更为世界各地的天文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科学观测的良机。无论是公众,还是天文学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科学与生活》2009,(9):10-10
<正>太阳周围有不明飞行物。还不止一个,是一个飞船船队。在2009年7月22日的世纪大日全食时,中国的观测人员在太阳附近发现不明物体。于是媒体搬出美国气象学家斯考特·斯蒂文斯的"精彩发现"作老调重弹。  相似文献   

11.
胡祥明 《学会》2009,(4):62-64
<正>1997年3月5日至10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境内,经由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天文学会、黑龙江省科协主办了1997中国黑龙江日全食和慧星观测活动。来自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和14所大学科研单位及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港澳台地区的500多位天文学工作者、业余爱好者赴漠河县参加科学研究和科学观测活动,出席"太阳与人类环境"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难忘日全食     
王闵维  唐波 《科学大众》2009,(11):29-29
2009年7月22日,我同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这一天,我有幸参加了由《科学大众》杂志承办的“苏北小学生日全食科技夏令营”活动,看到了难忘的日全食景象。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应如何把互联网与传统的天文科普观测结合起来。本文介绍了一次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日全食天文科普观测实例,该观测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网络图文直播的完成的。以本次天象的网络直播为基础,总结了进行天象网络直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7月22日,人类遇到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现象,亚洲的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中国以及日本等国的民众有幸目睹了这一天象奇观。而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也纷纷赶往这些适合观测的地点,早早做好准备,生怕错过这百年难遇的机会,精明的商家更是看中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相似文献   

15.
日全食 探究     
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格林尼治时间1999年8月11日上午,首先出现在距加拿大海岸数百海里的大西洋上空,此后日全食覆盖带向英国南部延伸,然后抵达法国北部,接着经德国、奥地利、巴基斯坦等国,最后到达印度,直至消失在印度洋上空。整个日全  相似文献   

16.
7月22日,人类遇到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现象,亚洲的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中国以及日本等同的民众有幸目睹了这一天象奇观.而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也纷纷赶往这些适合观测的地点,早早做好准备,生怕错过这百年难遇的机会,精明的商家更是看中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相似文献   

17.
黑太阳和星空,壮观的日冕和倍利珠,很难有什么天文景象会像日全食那样让人震撼、狂热、终身难忘。2009年7月22日早晨,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看日全食的机会了。那么去哪儿看?怎么看?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9,(8):F0004-F0004
7月22日,万众瞩目的“大日食”终于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无论是在全食带现场还是在电视电脑前的公众都感受到了壮观的日全食带给我们的喜悦、激动和心潮澎湃,仅仅闪现几秒的“钻石环”仿佛让思绪穿越了几个世纪。日全食仅仅是留给我们短暂难忘的记忆吗?“食既、食甚、日冕、日珥、贝利珠……”这些天文术语在以前可能令很多公众感到陌生,但是相信只要是经历了7月22日日全食的公众,多多少少都会掌握了这些术语的大致含义,了解了一些相关天文科学知识,这应该就是此次日全食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意义——科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9.
5月14日,由国家天文台、上海天丈台和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2009中国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是2009国际天丈年中国区活动的一部分,是一项面向全球的、公益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20.
7月22日,我国很多地方都目睹了"日全食"奇观."日全食"的形成,无非是太阳、月球、地球三点一线,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这场恢弘的"天体游戏"中,太阳和月球是表演者,而地球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